六十万市民撤离上海!责任不在任何人,五百七十七万老人难以承受

132     2025-07-11 18:22:47

你发现没?现在不少年轻人慢慢都不愿意待在大上海了,魔都眼看着就快成“老年人的地盘”了。

2020年,上海这边外地来的人口还高达1040万,到了2024年,直接跌到980万,硬生生少了60万,相当于每16个外地人里头得有一个就这样离开了。

这个事真不能怨谁,跟上海那577万的老人家关系老大了,搁谁身上都扛不住啊!

满大街都是上了年纪的,年轻人是真苦不堪言啊。

不少人心里头,上海还是那个洋气有活力的地方,外滩灯火辉煌,陆家嘴高楼林立,南京路热闹非凡。

想想也是哦,魔都上海本就是GDP突破5万亿的大城市。

其实呀,人在上海混久了就会发现,街头巷尾碰到的大多是老法师,年轻人反倒没多少身影。

上海老龄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统计局弄出来的数据,今年,上海户籍里的老人已经有577.62万啦,占了户籍人口的37.6%,用老上海话说,三个人里总有一个是老伯伯、老阿姨。

虹口区这边更厉害,老年人占比都已经飙到45%以上了。走在马路上,放眼一看,满街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黑头发的反倒少见,那些黑头发的多数还都是外地来旅游的。

大家都在说日本进入了老龄化的大潮,可和上海一比,还是差那么点意思。

截止2024年9月,日本65岁及以上的老人已经有3625万,占全体人口的29.3%。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日本的老年打工族人数已经超过900万。可以说,现在日本社会的正常运转,真就离不开这些上了年纪的人辛苦打拼。

可问题来了,这光靠老年人撑着经济,真能一直走下去吗?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日本那边想靠放宽外籍护理人员政策把这压力松一松,结果一看,效果并不咋地。

上海老年人口一大把,年轻人在这打拼压力山大,真是累够呛。

有些网友可能纳闷,咋上海老人那么多,反倒让在这打工的年轻人跟着受累呢?

好些年前,上海是年轻人心中那条能逆风翻盘的路,可眼下不少人选择掉头往回走,准备回家了。

说到底,不就是因为日子太难熬,根本负担不起嘛。

像上海这种大城市,啥都贵,花销又大,哪怕一个月挣个七八千块钱,照样觉得压力山大,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

先别说别的,光是租房这事就让人头疼,内环区域要想整租一套房,六千块一个月妥妥的;就算不挑,合住个次卧,也得三千块左右。外卖小哥一个月拼死拼活拿七千八,房租一交,差不多就去掉三千一了。

你想想哦,这还没把每天饭钱算进去,光吃饭就得两千块,通勤还得八百块,这么一来,一个月到手就剩下两千了。

这都像是基层打拼的普通人了,别说一般人,哪怕是985硕士在上海也会被现实狠狠冲击。有位硕士,光简历就海投了87份,结果只收获了一个offer,还是一个月薪1万的销售工作。

工作上的进退两难,让不少年轻人心里头也是一团雾水。

这几年,好多原本薪水高高的行业都出现了降薪和裁员的情况,听说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比例高得吓人,甚至有30%。

在其他城市,月薪两万算是挺不错的收入,不过放在上海,挣两万块钱每月手头一样紧巴巴的,存款都不容易,碰上裁员风波还真是有点悬。

说句实在话,在上海混日子是真不容易,简直跟“牛马”似的。

要想在上海扎下根,安安心心住下来,还能有所成就,收入得够高才行,这一点,对许多外地的小年轻来说,确实是一道迈不过去的槛儿。

光是能在那边安家落户还只是个开始,等到结婚生娃,这花钱的地方就更多了。两个人的婚礼开销是大头,等孩子出生后,柴米油盐、小孩读书和各方面培养啥的,更是一笔笔都得掏钱,那真叫一个无底洞。

再说了,想让娃进上海那些顶尖学校,那难度简直跟中彩票差不多!

就因为这样,许多年轻人在上海安个家真是比爬天还费劲,等到谈婚论嫁、准备组建家庭时,干脆打算回老家过日子了。

社会变得有点没劲儿,大家伙都开始琢磨,这可咋整啊?退休金咋保障?医院能不能看上病?这些掰扯到家家户户的小事儿,搞得不少人都心里打鼓。

你想想,这些外地的兄弟姐妹,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中坚力量哎。像啥早点铺、跑外卖、开网约车,大多可都是他们在忙活着呢。

拼命付出却看不到成效,奋斗一旦变得没劲头,“走人”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决定。

许多年轻人打算离开上海,上海人口日趋老龄化,这个现象其实也成为促使年轻人外流的重要原因。

上海的老年人数量眼看着飙升,现在都到了577万左右,差不多三四个人里头就有一位是老人。

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开销跟着水涨船高,城市的资源变得更紧俏了。

现在,老龄化成了好多国家头疼的大问题,一来人口构成起了变化,二来经济和社会方面都跟着冒出了不少新烦恼。

整个上海的产业布局,眼瞅着就随着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和养老相关的事情,悄咪咪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0年,上海的养老金开销是783亿,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直接翻了几番涨到3464亿元,而且还在一路飙升。

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老人越来越多,社会压力也随之变大,尤其是在医疗、福利、还有养老金这些方面的花钱更是水涨船高。

眼下这种变化让城市里的资源分配压力山大,上海不光靠老办法养老,还捣鼓上了高科技这一套。

现在智能养老院也开始投入运行了,装上传感器、用上机器人,还有远程监控,实时关注老人身体咋样。目前沪上已经有70多家这样的养老院在营业。

另外,在上海,老年人继续就业已经被鼓励起来了,这其实从日本那边的做法也能看到端倪。

直白讲吧,要是社会的好处基本上全让老年人拿了,那年轻人手上的机会就慢慢变少了。

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医疗和养老这块的需求也跟着水涨船高,政府在这方面花的钱自然也得噌噌往上加。

老年人越来越多,城市里就得多花钱在他们健康、照护还有社会支持这几项上,结果其他地方能用的资源就跟着变少,搞得资源分配上矛盾突出,哪儿都抢不过来。

人口里干活的那部分人慢慢变少,经济活力也就跟着受限。社会整体的钱袋子没以前鼓,城市在搞基建、铺路、办学校这些方面的钱可能也捉襟见肘了。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口逐渐老去,社会运营的成本水涨船高,城市只好在有限的资源面前琢磨怎么分配、取舍,决策比以前要棘手不少。

像日本,自打1990年以后,因为劳动力那是一天比一天少,经济就一直陷在通缩泥潭里,GDP年增长都没法超过1%,老百姓买东西的兴趣也大打折扣,连带着资产价格也一路走低,压根提不起劲儿来。

说白了,人口老龄化让劳动力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下年轻人不得不扛起更多照顾老人的担子,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花钱能力可有不小的影响。

这样一来,城市的经济动力或多或少就跟着往下走,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被波及到各个角落。

说白了,人口老龄化这事儿不光让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连城市里各种资源的分配套路都被搅得天翻地覆。

想扛住这难题,城市得在定政策、搞福利、公共服务这些方面一起琢磨,摸出条既能兼顾又靠谱的发展路子来才行。

说白了,现在不少愿意离开上海的年轻人,就是想找个更安稳的活法,憧憬有前景的日子,没什么烦心事,日子也能过得安稳点。

要是让我选啊,可能会考虑回老家,舒服点省点心,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家人朋友也都在身边,心里踏实些。不过嘛,具体咋选,还得看自己的打算和实际情况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