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需要隐身战略轰炸机?轰20既然没有技术问题,可为何迟迟不露面?

117     2025-08-09 12:41:05

中国空军这些年发展得飞快,从歼20隐身战机到运20大型运输机,一个个重磅装备接连亮相,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可偏偏轰20这款隐身战略轰炸机,从2016年空军那边正式立项开始,就一直藏着掖着,到现在还没见着真身。

传统上,隐身战略轰炸机是核威慑体系里的一大支柱,能飞得远、载弹多,还不容易被雷达逮住。像美国的B2幽灵轰炸机,航程超1万公里,能带核弹头,隐身能力强到能在敌方防空网里来去自如。

中国空军以前靠轰6系列撑场面,那是上世纪的老家伙了,航程短、隐身差,在现代战场上容易被打成活靶子。所以,发展轰20本来是为了补齐短板,让空军有能力投射力量到更远的地方,比如覆盖第二岛链甚至太平洋西部。这不光是军事需要,还牵扯到国家战略平衡。你看美国有B2、B21,中国要是没对应装备,总觉得少了点底气。

但现在情况变了。中国空军是不是还那么迫切需要一款纯载人隐身战略轰炸机?这得从整体军力布局看起。这些年,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和无人平台上突飞猛进,尤其是临近空间飞行器这块,简直是弯道超车。拿无侦8来说,这是一款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能从轰6N上投放,火箭助推后飞到亚轨道高度,速度5马赫以上,基本没法拦截。

如果换成带弹头的版本,那就是个廉价的战略打击工具。成本呢?一架轰20造价估计超3亿美元,而类似无人机的蜂群组合,才是它的几分之一。空军现在更爱这种无人作战模式,能协同多兵种,发挥更大威力。相比之下,轰20的载弹量虽大,但机动性不如无人机灵活,维护也麻烦。

而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储备其实够用。发动机方面,能基于涡扇10或涡扇15改无加力版本,类似B2的方案。隐身材料和飞翼布局,也在实验室验证过多次。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那边,早就有模型测试,雷达反射最小化啥的,都不是问题。

空军副司令王伟在2024年两会时还说过,轰20“快了,你们等着吧”。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也承认,中国在隐身技术上没啥瓶颈,预计航程超1万公里,能带核高超音速导弹。但为啥到2025年还没首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空军在权衡值不值。

一方面,研发难度和投入太高。轰20这种飞翼设计,气动布局复杂,材料涂层得耐高温、耐腐蚀,发动机整合也得反复调。比起歼20那种战斗机,轰炸机体型大,隐身要求更高,测试周期长。轰20“难产”就是因为这些细节比想象中棘手。

另一方面,中国现在更注重高效作战平台。临近空间高超音速导弹和预警系统,已经能实时监测大范围信号,引导打击。空军项目列表里,无人AI模式占了大头,这些平台自动化高,能长时间滞空,突破人类生理极限。轰20的优势在洲际打击,但10架低成本无人机组成的群攻,就能淹没目标。成本对比下,轰20显得有点鸡肋。

美国那边,B21隐身轰炸机已经在2022年亮相,计划大量部署,但他们也面临类似纠结。单价低了点,可维护成本高,数量优势靠海外基地堆。中国不一样,空军战略转型中,更偏向亚轨道飞行器这种“打完就走”的家伙。

分析人士指出,轰20项目多少受影响,因为无人平台研发难度不比它小,但性价比更高。中国在这方面一步登顶,除了无侦8,还有高超音速导弹集群。2024年美国军力报告就推测,轰20要到2030年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可能就是因为空军在调整优先级。

所以,中国需不需要隐身战略轰炸机?这得看战略需求。过去,它是“三位一体”核打击的关键,能多次使用,门槛比导弹低。但现在,空军由大到强,核常兼备的思路变了。隐身轰炸机突防能力强,可穿越防空屏障,但高超音速武器和无人蜂群能做到类似效果,还更难拦截。

傅前哨等专家说过,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要世界先进水平,气动外形和涂层材料得顶尖。但如果无人平台能取代部分功能,轰20的定位就得重新审视。像彩虹7这种隐身无人机,翼展27米,起飞重量8吨,升限1.6万米,能执行侦察打击,成本低得多。

从全球看,战略轰炸机玩家就三大:美俄中。美国B2、B21侧重隐身投送,俄罗斯PAK DA还在纸上,中国轰20预计航程1.3万公里,载弹40吨。但中国空军更实际,隐身歼轰XX进展更快,航程虽短,但突防强,能对第二岛链目标下手。

2024年报告显示,空军寻求新型隐身中程战术轰炸机,可能是轰20的补充。轰20没露面,也可能是保密需要。军迷们总猜首飞时间,从2022年试飞院“战略意义”表述,到2024珠海航展传闻,都没成真。官方剧透过几次,但总拖着,估计是等技术全熟再推。

成本是个大坎。一架轰20不会低于3亿美元,研发动用院所人才多,资金大。相比之下,无人平台不到1/10的价格,就能洲际打击。空军倾斜资源到人工智能战争模式,协同指挥下威力巨大。

轰20项目受波及,有观点认为它优势不大。美媒分析,轰20首飞不会晚于2025,但到2035年可能有50架规模。那时候,中国航空工业已从追赶到并行,轰20技术储备还能用在其他型号上,比如融入无人元素。

中国空军评估中,隐身战略轰炸机存在意义被质疑。传统平台难勾起兴趣,因为临近空间飞行器有洲际航程、不可拦截等特点。无侦8拆掉侦察设备,挂核弹就是战略无人轰炸机,拦截几率小到忽略。空军还在研发临近空间预警系统,监测声光电磁信号,引导摧毁目标。这些无人系统自动化高,优势明显。轰20载弹更大,但蜂群战术更淹没防御。

展望未来,轰20可能在2030年前亮相,形成作战能力。中国航空扩展无人平台,无侦8改进高度更高,预警系统传输坐标。轰20虽延后,但技术用于隐身歼击轰炸机。空军副司令确认即将正式亮相,西工大电磁模型研究佐证成熟度。重塑区域威慑,轰20入列将为空军带来前所未有打击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