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历史压根就是个循环的八卦现场?明明上一季刚上演过的“好兄弟刀捅背”桥段,下一季又翻拍了新版本。每次提到“一把好匕首,总是来自最近的亲密战友”,老意大利人总是榜上有名。尴尬吗?其实,尴尬的是他们躲也躲不掉的命运剧本。瞧瞧,1915年,三国同盟还没烫手呢,意大利小哥就赶着跳槽加入了协约国,把老铁奥地利和德国直接晾凉了。1943年,换了个场景,德意联军打不动了,一声不吭把墨索里尼下了场,转身抱住“老冤家”英美的大腿,飘移得比熊猫滚圆还迅捷。到底是哪里卡住了意大利,是德意关系太脆,还是亚平宁的地理魔咒在作祟?真相到底埋在哪里?这场史上屡试不爽的“背叛”大戏,咱还得从头抽丝剥茧地说说。
说到底,意大利这两回“叛变”,光是拿人心去衡量道德啥的,未免俗气了点。有网友调侃,这就像糟心的CP,刚跟你深情对视干杯,转身就把承诺剪成纸屑撒风里——还不是因为利益分配出了问题?要说历史上的意大利,讲义气是讲的,算盘珠子也拨得比谁都溜。1914年哪会儿,三国晚宴场面感人,一边举杯一边暗送秋波,其实台下早把地中海地图跟伦敦人捯饬明白了——“我倒戈,你出多少彩礼?”尔虞我诈不过几笔油墨,特伦蒂诺、的里雅斯特,统统标价如同淘宝首页大促,这可不是秘密。
那时候欧洲打仗吧,说白了拼的就是资源。意大利机敏得很,明知道煤炭命门卡在别人手上。英国这边一个微笑,顺手拍过来一份煤炭月供合同,意大利的锅碗瓢盆一下就有着落。协约国的外交大使团坐镇罗马,支票簿啪地往桌上一扔,亚得里亚海边的肥肉就画下了落款。那场面,活脱脱“投怀送抱”的模板。你还说什么道德?现实才是打脸的巴掌。
至于战争的终极抉择,权衡的其实远不止利益,还有那人人都绕不开的生死存亡。1943年场景切换,德国部队节节败退,盟军登陆西西里,墨索里尼头顶命运乌云,谁都看得明白:再拖下去,地中海的“皮靴”除了被踩烂,这双鞋的主人也要脑壳开花。意大利王室和军头们心里一本账:扔掉麻烦人物(领袖),保存一点家底和面子,要不然全家老小都得陪陪西西里的风景了。你说这算背叛,全世界哭着喊着换个盟友的历史,谁又是纯情小白呢?
话说回来,意大利人对自己的处境还真有点自知之明。他们家的地盘,三面是水,随便哪家沿海大户一发狠,船一封,煤一断,马上就能让都灵的工厂老板“主妇式崩溃”。经济命脉搁浅,谁还谈理想丰满?这就像宿舍断网,刚开始还能靠手机流量坚挺两天,第三天起全员手抖到喊救命。1915年那会儿煤炭断供,菲亚特停工,米兰人连去广场敲锅都不带撒谎。现实就这么骨感,英国人顺顺当当说:每个月送你百万吨黑煤。瞧这资本,意大利能不心动?一脚踏进协约营,算是赌对了资源池。
不过,这倒也不是说意大利就纯粹是墙头草。你要品一品,他们的反复其实跟家底实在划等号。欧洲打仗讲究钢铁洪流,说句实在的,意大利的“高光”那就是一阵风。1939年全国钢产量,还不如德国的一个省。油库里那点存货,撑死三个月够用。北非追着盟军跑的时候,燃油不够了,巴不得把葡萄酒倒进坦克里灶火。这样的舞台,有几个将军不“嚎啕大哭”?德国人一问疼爱点儿兄弟,能不能先派百万人来干活?意大利人直接摊牌:对不起,我们连炒锅都快熔化没了。
更要害的,其实是背后的掮客推手。这不是每次倒戈都离不开“精英操作”?1915年风云突变,一纸伦敦密约背后,菲亚特老板坐在红木桌子后头,算着随时能接多少协约的豪华军火订单。1943年,工厂主们更干脆,左手投票右手资助政变。不难理解,人家头脑清楚——一旦盟军敞开怀抱,重建合同滚滚来,这买卖不得抢滩?
萨伏伊王室的小算盘也是出了名的。国王带头,把珠宝先塞进瑞士银行保险柜,来势汹汹的时候,米国的吉普车开道,带着小命溜去安全区,剩下的百姓被“狼群”师吼声催着到处躲。历史无情,谁也逃不出自个儿的试炼之路。
话说,这一波操作,历史没有欠下意大利“技术债”吗?你琢磨琢磨,1915年越界后,意军虽痛失十万人,换来的地盘,不足承诺的三分之一。真是“理想很美好,现实直掀桌”。1943年暴风雨一过,德军闪电般收缴北部工业区,抓几十万人押去德国做苦工。你还想着“巧妙退出”就能安然无恙,现实啪啪一巴掌,谁的痛谁知道。
峰回路转,小时代的主角总是妄想能玩转赌桌。意大利政客克拉克西说得明白,赌徒眼里永远赢在未来,可出局的只会更早。墨索里尼倒吊在米兰街头,历史拍照留念。那些自以为掌控命运的大人物,最终发现,最大的背叛是对自己侥幸的信仰。
其实,谁没想过:如果意大利不折腾这两下,会不会有另一种结局?但你抬头看看那地图,被四面强权包围的“地中海靴子”,隔三差五就要过一遍“大风大浪”,你让他啥都不干,有点难。老欧洲这些年,人情冷暖比天气变化还快,讲交情输个底朝天,攒资源才是真理。意大利反反复复,倒不是天生薄情,更像是生存求稳的下意识动作。念头一转,本土守不住,远方也夺不来,以为左右逢源,结果两头被人轮番收割。
是不是觉得身处大环境里的小国家,和游戏里匹配分最低的菜鸟组差不多?总幻想着借点大佬的光,偏偏每次团战都站错边。最后剩下的,往往不是胜利的果实,而是接踵而至的历史罚单——挨打、拆家、撵跑、收债,一个都没落下。
讲真,这么一圈兜兜转转,历史的玩笑也够够的了。你说意大利人真心“坏”,其实他们也只是在极限压迫下搏出条活路。丢了盟友,有了敌人,世界那么大,该怎么选?恐怕是政治天平永远的魔咒。背叛这事儿,说难听点,谁不得为柴米油盐苦思“翻身大法”?机关算尽,还是逃不出大势的牵引。天知道,下次哪个“兄弟盟约”又会提前终结。也罢吧,活在夹缝里的,每个人都渴望有那么一脚能翻身,但历史面前,全员素人,终归要为自己的选择埋单。
唉,转圈说了这么多,其实咱很好奇,假如历史允许“后悔药”,你觉得意大利会不会改写剧本?要是你赶上了这无奈局面,你会选逆风坚守,还是随机应变?别提别人,聊聊你的“生存秘籍”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