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凯去世13周年祭:《平原游击队》饰演“凤鸣酒馆”掌柜陈凤鸣

153     2025-08-25 01:26:12

2025年8月24日,是表演艺术家徐连凯逝世13周年的日子。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文艺战士,用半个世纪的表演生涯诠释了“小人物”的革命史诗。在《平原游击队》中,他饰演的“凤鸣酒馆”掌柜陈凤鸣,以一坛烈酒、三言两语,将潜伏在敌占区的地下工作者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永恒的经典。

徐连凯,1927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11岁时,他便跟随父亲投身八路军,在129师政治部担任通讯员、宣传员。这段经历不仅让他亲历了抗日战争的烽火,更赋予了他表演中独特的“革命质感”。1942年,徐连凯加入十八集团军野战军政治部实验剧团,在《白毛女》中饰演红军政委、《血泪仇》中出演革命青年,完成了从战士到演员的蜕变。1949年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后,他正式开启了银幕生涯,在《钢铁战士》《高歌猛进》等影片中塑造了多个刚毅的军人形象。

1955年上映的《平原游击队》是一部经典的抗日题材电影。这部电影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北平原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带领游击队与日军展开激烈斗争的故事。徐连凯在影片中饰演“凤鸣酒馆”的掌柜陈凤鸣,这是一个极具特色和重要性的角色。

陈凤鸣表面上是一个普通的酒馆老板,但实际上是游击队的重要情报联络点负责人。徐连凯通过细腻的眼神变化和精准的手势,将陈凤鸣的双重身份演绎得层次分明。例如,在特务盘查游击队员的场景中,他先以谄媚的笑容为特务说情,随即借倒酒动作遮挡口型,向李向阳传递“后门有接应”的情报。这种“眉眼间藏刀光剑影”的表演方式,源于他对革命经历的沉淀——他深知,真正的潜伏者必须“把革命藏在笑容里”。他那句经典的台词“半斤白干、一盘儿花生米、四两酱牛肉、外带胡椒面儿!”不仅成为电影中的经典,也深深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

徐连凯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作品。除了《平原游击队》外,他还主演了《钢铁战士》《神秘的旅伴》《古刹钟声》《花好月圆》等多部经典影片。在《钢铁战士》中,他饰演赵连长,展现了革命军人的英勇无畏;在《神秘的旅伴》中,他饰演刘中队长,将角色的复杂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徐连凯深厚的表演功底,也反映了他对中国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

20世纪60年代中期,徐连凯曾被下放农村,直到1977年重返影坛,调任峨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尽管行政工作繁忙,他仍未离开表演一线。

2012年8月24日,徐连凯因病逝世,享年85岁。但他塑造的陈凤鸣,早已超越单一银幕形象,成为革命者生存哲学的象征。在《平原游击队》上映近七十年后,当我们重温陈凤鸣的每一次举杯、每一声吆喝,仍能感受到那种“把信仰化作市井生活”的英雄主义。

徐连凯的艺术生涯恰似他钟爱的陈年老酒,初尝平淡,细品醇厚。他以战火淬炼的表演灵魂,在银幕上书写了无数无名英雄的诗篇。

【各位亲爱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娱文娱视”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我们曾经的美好时光!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