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到造出全世界最先进LNG船的韩国,主动宣布“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还说要投资1500亿美元(2025年,人民网)。这事你说他不是在憋大招,谁信?
表面上看,这是兄弟国家帮忙。韩国连年稳坐全球造船订单之王,2025年1月一口气拿下全球62%的新船订单(2025年,腾讯新闻)。
而美国呢?军舰修了又坏,民船早就成了“铁锈区”,连航母维修都能拖个六七年,你说这不是“穷人家求土豪帮忙”?
但翻开细节,味道就变了。今年8月初,韩国HD现代重工已经拿下美国海军补给舰“艾伦·谢泼德”号的维修大单。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美国的《琼斯法案》,可是把外国人挡在外面的“百年铜墙铁壁”,今天居然为韩国人开了个门缝。
你说,韩国人为什么急吼吼往美国军工市场里钻?
其实,还不是被“卷”怕了。
虽然韩国在高利润的LNG船领域一骑绝尘,2024年全球61%订单都是它的,但在订单总量和便宜船市场,已被中国遥遥领先。
更扎心的是,中国LNG船的国产化率超75%,2025年还要升到80%(2025年2月19日,腾讯新闻)。你技术护城河都快被填平了,不换赛道还等啥?
可美国造船工业“脱实向虚”了几十年,大学里工科生都快绝种了,动手能力堪忧。美国人能设计最先进的航母,工厂里连个螺栓都拧不过来。
韩国的策略很直接:你要设计我有制造,你去宣讲我来搬砖,你玩金融我来焊钢板。反正,只要能让美国人离不开我,这棋就能走成。
MASGA表面是“产业扶贫”,实则是“市场突破”。企业层面,韩国三大船厂今年砸了50亿美元在海外扩产,就是要稳住份额(2025年8月,雅虎财经)。国家层面,直接绑定美国军工体系,等于把韩美同盟从“安保盟”变成了“安保·产业盟”。地缘政治上,这就是告诉全世界:美国军工有多离不开我们,你细品。
这招看似很妙,但风险也同样明显。
日本人以前也这么玩,结果被美国打惨,东芝一个“技术外流”案差点丢半条命。
美国有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严防技术外流,想偷师基本没戏。美国人最擅长“用你时就亲,用不着就踹”,谁知道他哪天会不会“卸磨杀驴”?
更别说,美国工会、本土船厂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韩国人来抢饭碗?MASGA能不能落地,有多大实际收益,完全看美国脸色。
这哪是“产业合作”,分明就是“赌国运”。
技术博弈的背后,其实是发展路径的反思。韩国的这条路,就是认定“在全球产业链里,能做不可替代的一环,比单打独斗更重要”。
它不再和中国拼廉价船制造,而是直接挺进美国军工的高壁垒市场,想把产业链卡得更死。
美国有图纸、有设计、有品牌,但车间少了一颗螺丝;韩国有工厂、有工艺、有供应链,但设计权和标准不在手中。
韩国的这条路,未来是“长期饭票”还是“定时炸弹”,我们拭目以待。
但有一点很明确:在全球化变局中,谁都想要“不可替代”,而现实是,大多数国家都在“补课”和“突围”。
无论是韩国、中国还是美国,最终拼的还是谁能把“产业链”变成“命运链”,谁能跳出“被卡脖子”与“卡别人脖子”的死循环。
这才是MASGA计划真正的“下棋之道”——用你的能力,去拿你最拿不下的地盘,去当那个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备胎”,在战略上给自己留一手。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2025年8月,人民网,《财经观察:中国“两船合璧”牵动美韩造船业神经》
2025年6月,信德海事网,《重大动态!韩国造船业正在采取关键行动,开启全球竞争新格局》
2025年8月,雅虎财经,《李在明访费城造船厂,韩华同场宣布斥资50亿美元扩建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