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艘6月18日悄悄穿过台湾海峡的英国史佩号巡逻舰吗?它身后不远的地方,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正缓缓向东航行。这艘7万吨的巨舰搭载着24架F-35B战斗机,在2025年4月22日从朴茨茅斯港启程,开始了为期八个月的印太部署。整个编队包括45型驱逐舰、23型护卫舰,以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支援舰艇,目的地覆盖从地中海到西太平洋的热点水域。
五月底的卫星影像显示,威尔士亲王号已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英国国防部公开表示,此次行动旨在回应印太地区紧张局势,特别是南海和台海的航行自由问题。六月初,编队停靠新加坡进行补给,并与当地海军讨论联合巡航计划。随后,史佩号单独行动穿越台湾海峡,英国方面称这是“维护国际水域通行权”的常规操作。中国东部战区发言人刘润科大校随即回应,解放军已全程跟踪监视,并采取必要措施反制威胁。台湾外交部则发表声明,欢迎英方行动,视其为对台海自由航行的支持。
国际媒体迅速聚焦这一事件。英国坚持台湾海峡属于国际水道,中国则重申反对任何外部干涉。争端尚未平息,威尔士亲王号已继续东进,于六月底抵达澳大利亚达尔文港。这是21世纪英国航母首次访澳,澳大利亚海军基地HMAS库纳瓦拉举行了接待仪式。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登上航母甲板发表讲话,称英国准备与澳大利亚共同捍卫台海安全,并在潜在冲突中提供支持。这番话引发关注,但也暴露了英国在太平洋后勤保障的弱点——远程补给线和高依赖盟友支援。
七月中旬,打击群参与美澳主导的“Talisman Sabre 2025”演习。17国军队在西太平洋开展反潜和两栖登陆演练,F-35B战斗机从威尔士亲王号起飞,测试了无人机物资输送系统。加拿大魁北克号护卫舰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号驱逐舰加入编队,形成多国协作阵容。演习期间,英方强调与盟友的协调能力,但F-35B在训练中多次出现技术故障,影响部分课目执行效率。
八月初,编队北上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及美军开展联合训练。威尔士亲王号停靠横须贺基地,这是英国航母首次访问日本。训练内容涵盖空中作战和舰艇编队机动,日本加贺号轻型航母参与行动,三国航母战斗群飞机总数超过120架。英国外相表示,此次部署填补了美国尼米兹号在南海区域的空缺,有助于维持战略平衡。中国海军同期在东海水域加强活动,保持警戒状态。八月下旬,约翰·希利飞抵东京出席太平洋未来论坛,与日本防卫大臣讨论印太安全议题,并再次重申英国对台湾海峡航行自由的支持。
九月二日,打击群从东京湾启程返航。编队向西太平洋南下,航线必经南海和马六甲海峡。英国海军未公开说明是否再次穿越台湾海峡,但史佩号此前的行动已形成先例。公开情报显示,九月六日,魁北克号和布里斯班号接近台湾海峡入口区域。中国空军派出28架次战机升空,包括歼-10和武直-10直升机,实施警告和驱离任务。武直-10低空飞行压制护航舰艇,地面部队同步激活鹰击-15反舰导弹单位,完成目标锁定。英方雷达侦测到空中信号后启动防御系统,但未发生直接交火。东部战区后续确认,已全程监控并有效反制可能挑衅。
此次部署被视作英国脱欧后重塑全球战略的一部分。高桅行动涉及两千多名人员和上亿英镑预算,但皇家海军舰艇数量有限,需依赖多国舰艇协作。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支援弥补了英方兵力不足,却增加了指挥协调的复杂性。分析指出,威尔士亲王号在太平洋独立行动能力受限于后勤弱点,F-35B维护需求高,持续作战效能存疑。
中国则通过实战化响应展示反制能力。六月以来,解放军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踪编队动向,九月出动大批战机实施威慑。阅兵中展示的鹰击-15超音速反舰导弹可快速转入实战部署,对航母编队构成直接威胁。南海海域的法律地位与政治敏感性持续成为争议焦点,任何外部力量的活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返航阶段,编队以15节航速向西航行,避开渔船密集区域。布里斯班号在完成印太任务后脱离编队,魁北克号继续护航至英国水域。威尔士亲王号预计十月初返回朴茨茅斯,途中计划在新加坡或印度港口进行补给。高桅行动进入尾声,但区域内的战略博弈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