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中国九三阅兵仪式上展示的新型武器装备让西方军事专家重新评估中国的军事实力。
英国驻美大使曼德尔森在一次演讲中坦言,“中国是西方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他强调,如果中国在综合竞争中超越美西方体系,西方从贸易规则到技术标准的主导权将全面重塑,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将不可避免地被改变。
就在曼德尔森发表这番言论的同一天,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引发全球瞩目的总统令,决定将美国国防部改回其历史旧称,“战争部”。
五角大楼迅速行动,更换了国防部长办公室等门牌,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也同步更新。 特朗普对此解释说,“‘国防’听起来太过保守,我们当然要防御,但必要时也要能进攻”,他甚至认为,在称为“战争部”的时候,美国“赢得了一切”。
特朗普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的举动,并非孤立事件。 中国九三阅兵结束后,虽然特朗普未出席北京仪式,但他公开坦言自己全程观看了阅兵,并表示赞赏。
然而,阅兵中亮相的高超音速导弹和反无人机系统等先进装备,显然让西方感到不安。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资深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在接受CNN采访时直言,中国在无人作战系统和导弹部署方面的表现,已经走在西方前面。
特朗普签署更名总统令的背后,是他提出的“历史性重振美军计划”。 国防部长沃特斯透露,该计划包括更新所有海空军装备、全面调整太平洋部署以及实施“士气重整行动”,旨在通过提升士气和军事实力维持全球威慑力。
然而,特朗普的军事雄心面临着多重现实困境1。 在资金层面,他倚重的“对等关税”收入正面临法律危机。
美国上诉法院裁定该关税政策违法,若最终执行受阻,不仅现有收入可能被追回,重振军备的巨额开支也将失去重要来源。 这对特朗普政府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因为政府真正能够赚钱的产业并不多。
时间压力也同样紧迫。 美军今年六月举行的阅兵式被中国网友调侃“精神气不如广西大学军训”。 与此同时,台海局势高度紧张,民进党当局判断“大陆随时可能行动”,留给美军的时间似乎所剩无几。
民意支持更是特朗普的一大难题。他的支持率持续走低,最新民调显示已跌至40%左右。
随着明年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持续施压,若共和党失去国会优势,“朝小野大”的格局将严重制约其军事改革计划。特朗普的处境在其应对中国九三阅兵时的反应中可见一斑。
阅兵当天,他在白宫记者会上被问及“中国阅兵是否是对美国的挑战”时,连用三个“不”字回应:“不,不,不! 中国需要我们,我们关系很好,我不认为阅兵是对美国的挑战。 ”这番表态与他一贯的强硬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背后可能是多方面的现实压力。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正遭遇阻力。 五角大楼曾向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友施压,要求明确在台海局势升级时的角色,但盟友们的反应令美方失望:澳大利亚未公开表态是否军事介入,日本实际部署极为谨慎,韩国总统李在明甚至直接回怼:“等外星人入侵地球时,我才会考虑这个问题。 ”
国内经济反噬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美国大豆协会向白宫发出公开信,要求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因为中国因“对等关税”政策大幅减少自美大豆进口,导致美国豆农订单缩水、仓储积压,许多农场面临亏损甚至破产。 制造业、芯片、汽车出口、能源等领域也因对华政策遭受连带伤害。
美国司法体系给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带来了沉重打击。 联邦上诉法院裁定其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大多数条款越权、不合法。 这一政策曾是特朗普对外经济施压的核心工具,如今被判非法,不仅意味着政策可能终结,还可能面临退还已征关税的财政压力。
特朗普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的决定,不仅面临资金、时间和民意三大困境,还引发了对其高昂成本的担忧。
据估算,如果美国国防部彻底改名,对数百个机构、徽章、电子邮件地址、制服等进行彻底修改预计将耗资10亿美元。 批评者认为,这将带来高昂开支,并分散五角大楼对安全优先事项的注意力。
五角大楼最近流出一份秘密文件,明确承认“打不赢中国”,并提出美军战略要转向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和西半球安全,而不是继续死盯中国和俄罗斯。 这份文件直接推翻了2018年特朗普政府将“遏制中国”作为核心的战略。
美国空军退役中将罗伯特·希诺特早在2023年3月就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断言:“如果现在与中国开战,美国必败,至少需等到2030年才有胜算”。
2025年美军内部兵推显示,其亚太基地和弹药库在开战初期就可能被东风导弹摧毁,后勤链脆弱、军工响应迟缓等问题暴露无遗。
特朗普政府更名“战争部”的举动,是冷战思维的死灰复燃,违背了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其军力增长完全出于防御目的。 与美国不断加大军费投入、追求军事霸权不同,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大国竞争并非零和游戏,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美国的对抗性举措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破坏全球稳定。 单极霸权时代正在结束,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未来的国际规则,必将属于推动增长、包容共享、尊重多样性的建设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