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今年曾暗示中国,如果不接受关税就考虑战争,谁料音未落,中国高志凯教授就在国际辩论中,一句话把他怼得哑口无言:就

96     2025-10-10 16:34:36

“美国要敢来,那我们就敢跟美国打! ”——高志凯教授一句话撕碎美国战争威胁底牌

2025年春天,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电视镜头前甩出一句让国际舆论场瞬间静音的话:“如果中国不接受关税方案,战争也不是不能考虑。”这番将经贸博弈与军事威胁捆绑的言论,连美国自家媒体都直呼“极端”。 但更让华盛顿没想到的是,几天后,中国学者高志凯在国际辩论中仅用一句铿锵有力的回应,就让美方的虚张声势显出了原形:“就这么说吧,美国要敢来,我们就敢跟美国打!”

关税大棒先砸疼了美国自己

万斯发出威胁时,美国对华平均关税已飙至54%,涵盖钢铁、汽车零部件甚至跨境电商小包。 但这场豪赌迅速演变成对美国经济的反噬。 牛津经济研究院测算显示,关税可能导致美国GDP下降1.4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损失数千亿美元。 更讽刺的是,92%的关税成本最终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每个家庭年均多支出1200美元。 当中国宣布对稀土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时,五角大楼立刻拉响警报:美军军工产业链将在短期内面临停产风险。

“战争底牌”背后是霸权的黄昏

万斯的战争威胁暴露了美国战略焦虑的深层矛盾。 他曾在采访中承认美国“40年没赢过一场战争”,却转身把军事选项摆上谈判桌。 这种矛盾在南海对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23年,美军在南海组织143次军演,核潜艇频繁闯入,但中国052D驱逐舰和海警船组成的防线硬是让美方抵近侦察行动47次受阻。 当美军航母“尼米兹”号高调穿越南海时,解放军辽宁舰编队同步前出西太,东风系列导弹的射程更让美军的“反介入”战略显得苍白。

盟友圈裂痕撕碎美国孤立梦

美国本想靠霸权逻辑胁迫各国选边站队,结果却连传统盟友都纷纷倒戈。欧盟明确拒绝跟随美国遏制中国,法国德国宣布要走“独立路线”。 东盟十国中除菲律宾外,九国支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印尼、越南更与中国开展联合军演。 就连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万斯用“乡巴佬”称呼中国,质疑其“出身耶鲁却言行粗鄙”。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直接要求万斯为侮辱性言论道歉,强调“每个国家都应受尊重”。

中国反制为何能戳中霸权痛处

高志凯的反击之所以成为现象级事件,在于它精准拆解了美国的战略幻觉。 作为耶鲁校友和前外交部翻译,他先用数据对比撕开美式双标:中国国防开支仅占GDP1.3%,核弹头数量不足美国三分之一且承诺“不首先使用”,而美国军费占比超3.5%,部署1770枚核弹头却总指责他国“威胁”。 更关键的是,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降至12%,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持有量分别达到58%和62%。 当美国还在幻想“卡脖子”时,华为和深度求索等企业早已突破尖端技术壁垒。

贸易战露出纸老虎尾巴

这场较量彻底暴露美国霸权的外强中干。 当中国宣布对等加征34%关税并启动稀土管制时,沃尔玛悄悄恢复中国供应商订单,让美国消费者承担额外成本。 通用电气、英特尔等美企纷纷向白宫施压,反对技术封锁——它们比政客更清楚,与中国脱钩等于自断臂膀。 就连万斯自己使用的眼线笔、特朗普宣誓用的圣经,甚至白宫发言人批评中国时穿的西装,清一色都是中国制造。 这场闹剧最终以美国推迟对180多国加税告终,恰应了高志凯那句点评:“你要谈,大门敞开;要打,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