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白边境骤停15天,中欧班列回通!中亚线北极航备选迎新机

102     2025-10-11 02:49:33

9月12日,华沙,波兰政府宣布即日起关闭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前因是俄、白举行“西方-2025”联演,期间波兰称有不明无人机闯入领空,来源疑似来自东边。因为这个,波兰把口岸闸门合上。结果马拉舍维切等口岸的编组站立刻爆满。边境线两侧列车一列接一列停下。司机下车等通知,货主在电话里催。

事实摆在那儿:波兰是中欧班列进欧洲的门面。业内常说,约九成班列要经波兰的马拉舍维切进欧洲。据媒体报道,关闭当天约300列满载的列车卡在界线上。仓库、堆场、拖车位都忙到顶。我的简评是,供应链最怕断点,一旦门口关上,后面再多安排也赶不上。同样,账户上的应收也会被拖后。

9月16日,俄白联演结束。可波兰没有马上开门,理由是安全担忧还在。俄乌之后,俄和西方在前线一直在掰手腕。发往欧洲的中国货主开始临时改线。紧急件走空运,能等的走海运,区域内的用卡车接驳。已经在路上的列车没法掉头,只能在边境干耗。

空运快,但钱花得多,业内普遍认同是铁路的数倍。海运便宜些,但时间长,港口排期也要看天。铁路原本是时间和成本的折中,现在因为口岸一关,平衡被打破。同样的货,到欧洲的到货期被拉长,客户那边的促销、上架都得改。还有,保险和仓储费用也跟着涨。结果,现金流压力更明显。

卡在边境的列车改变不了路线,只能等通行许可。因为这个,车上易腐、季节性货物压力更大。结果,一些货主选择先在国内仓库补货,再从海路补过去。我的简评是,这样的临时操作能救急,但总成本和不确定性都上去了。买家开始要求合同里加“改线条款”。同样,违约责任也要重写。

9月25日,波兰宣布重新开放波白口岸。据波兰方面通报,中欧班列随即分批恢复通行。马拉舍维切场站灯火又亮了,车辆缓慢进出。这是好事,但不是一笔勾销。因为这半个月的风波,场站人员说,来自中国的货车、车次肉眼可见少了。一些货主已经把旺季安排改到其他路线。

今年1至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同比下降约1.9%,媒体有过统计。这次事件只是把下滑的迹象放大到大家眼前。我的简评是,跨境运输在东线压力下,不能只押一个门。大家开始给自己备“下棋”的备用路。两条备选线进入了视野。同样,合同和保险也要随之调整。

9月22日,从宁波舟山港出发的北极航线试航船开走,计划18天到英国,公开报道都在关注。这条线走的是北方海区,距离短,时间压得很紧。因为气温和季节因素,船期要算得更细。我的简评是,如果时间和保费能控制住,这条线能分担一部分铁路的压力。还有,配套的港口接驳要跟上。

北极线不是一通百通。冰况、引航、保险、港口接驳都要实打实准备。另外,欧洲港口要适应这种新节奏的船。因为这个,航运公司和货主需要提前排出一整套计划。结果,一些电商开始把高峰货分成两拨,一拨走北路,一拨走传统海路。同样,舱位锁定提前到季前。

9月30日,中吉乌铁路开行第一列列车,公开信息称全程约9天。平均每箱的运行成本有下降,业内说能省下几千元。这条线能绕开高风险口岸,接着还能向土耳其、伊朗方向延伸。同样,它给中国到欧洲、中东提供了更短更稳的一条陆路。我的简评是,这条路要做稳,还得口岸协同和关检提速。

回到波兰。口岸和场站带来税收和就业,马拉舍维切改造多年就是为这个。另波兰和俄罗斯交恶,在东线上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很敏感。因为这个,安全部门的手会更紧,临时措施会更频繁。我的简评是,只要门口时不时收紧,货主的心就会往别处走。同样,班列调度会更谨慎。

欧盟内部也有各自的打算,各国考虑不一样。在“抢地盘”的长期拉扯里,货运有时候会被卷进去。合同、保险、监管的口径一变,企业就要重算一遍账。大家更看重可复制、可替换的路线,而不是单点依赖。同样,信息共享要更快更细。

对中国和欧洲的生意来说,路要多、手要稳。铁路、海运、北路、中亚线各有分工。因为这个,企业会把旺季和淡季的货分开安排。我的简评是,备份不是嘴上说,是要提前订舱、签好条款、留出仓位。同样,仓库和车队也要同步做准备。还有,口岸突发预案要写在纸上。

傍晚的马拉舍维切编组站,穿橙色反光背心的调度员举着对讲机,慢慢放行第一列回通的班列。机车低鸣,集装箱一格一格滑过栅栏,司机在窗边喝口热茶。堆场的拖车灯光一排排亮起来,镇子远处的教堂钟声敲了七下。工人把手套拍了拍,重新开始搬运。口岸上空的风不大,旗子轻轻晃。下一次边境再关,会有多少货直接改走北极和中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