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欧盟不在背后煽动泽连斯基,俄乌冲突可能早已结束。 ”25年10月15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撕开了欧盟在俄乌冲突中的双重面具。 他直言欧盟领导人一边公开呼吁和平,另一边却不断怂恿乌克兰对抗俄美,将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拉入支持冲突延续的阵营。 这场本可早日落幕的战争,因欧洲的利益算计而陷入僵局。
一、欧洲的“战争账本”:为何和平协议总在临门一脚时破产?
欧尔班提到,俄乌最接近停火的一次是俄美阿拉斯加峰会。 在三方会晤前,乌克兰突然炸毁俄罗斯“友谊”号输气管道,导致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燃气中断数日。 这一事件让和平谈判彻底崩盘。 欧尔班曾向白宫申诉,特朗普也批评乌克兰破坏和平,战争仍被重新点燃。
在欧盟看来,停火意味着失去彻底击垮俄罗斯的机会。 若按当前条件和解,俄罗斯将实际控制乌东四州,欧洲对乌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更关键的是,欧盟试图借美国之力实现“利益最大化”既消除俄罗斯的“永久威胁”,又掌控战后乌克兰的资源与地缘布局。
二、匈牙利为何成了欧盟的“叛徒”?
欧尔班坚决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理由直白且尖锐:“乌克兰入盟等于将战火引入欧洲,还会吸走大量欧盟资金。 ”这种立场并非临时起意。 匈牙利与俄罗斯签有长达15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每年进口45亿立方米天然气,原油依赖度高达90%。 若跟随欧盟制裁俄罗斯,匈牙利经济将遭受重创。
欧尔班曾直言,切断俄能源供应是“灾难性的”。 此外,匈牙利农民担心乌克兰入盟会瓜分农业补贴,乡村选民对欧盟的援助政策愈发不满。 这种基于民生与地缘安全的务实考量,让匈牙利在欧盟内部显得格格不入。
三、能源命脉与外交自主:匈牙利的“不合群”底气从何而来?
当欧盟计划在2027年前全面禁运俄罗斯能源时,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莫斯科公开反驳:“俄罗斯供应从未中断,我们为何要自断生路? ”匈牙利不仅拒绝关闭俄输气管道,反而在2024年将俄天然气进口量增至75亿立方米。
匈牙利一边与壳牌签署十年期供气协议寻求能源多元化,一边继续扩建由俄罗斯提供技术的核电站。 这种“两边下注”的策略,凸显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欧尔班强调,国家利益高于欧盟的“政治正确”,能源安全就是匈牙利不可退让的红线。
四、欧盟内部分裂:谁在支持战争? 谁在悄悄转向和平?
欧盟表面团结的背后,裂痕早已显现。 法国主张强化对乌军援,德国和波兰却态度谨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甚至抛开欧盟单独与特朗普会谈,更关注关税而非乌克兰危机。 斯洛伐克新政府开始呼吁停止无条件军援乌克兰,波兰因财政压力削减援乌力度。
欧尔班趁机发起反战签名活动,计划在10月23日组织和平游行,公开反对欧盟的“战争计划”。 这些动向表明,欧盟各国正因能源成本、安全风险与国内压力而重新权衡立场。
五、美国角色转变:从调停者到“战争投资人”
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变化尤为关键。 早期特朗普曾批评乌克兰破坏和平,但欧洲的游说将其拉入支持冲突的阵营。 美国对俄乌和谈的推动更多出于国内政治需求,而非长期安全架构建设。
欧尔班指出,美国若真心促和,应施压欧洲而非俄罗斯,因为“欧洲才是冲突持续的根源”。 战争已成为美国军火商和能源企业的利润来源,特朗普很难主动切断这条利益链。
六、欧尔班的警告:欧盟正在瓦解自身
在欧尔班看来,欧盟盲目追随美国战略,已陷入“自我削弱”的循环。 他警告,若继续当前政策,欧盟将沦为美国的附庸,难以撑过下一个七年预算周期。
这种危机感并非空穴来风:欧盟因匈牙利拒绝制裁俄罗斯而冻结其资金,匈牙利则反击称此举是“对内政的干涉”。 当布鲁塞尔强调“团结”时,成员国却因历史、地理与能源利益的不同而越行越远。 欧尔班的直言,或许正是欧盟亟需的一剂清醒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