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汉川桃王不断创新的创业传奇

183     2025-07-20 19:26:07

去年夏天,汉川的一个偏远山区突然成为了新闻焦点,原因是那里的桃子品质在短短几个月内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其实,这个小山丘曾被村民们视为荒废的土地,长久以来没人愿意去理会。如今,它变成了水果市场的一匹黑马,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这个故事的发生,离不开一位曾经在农技站工作多年的退休干部。2015年,他刚刚告别了一线工作岗位,便决定回到家乡,改变这片荒山的命运。那时,这些土地摇摇欲坠,土壤贫瘠,灌溉条件差,到处都是杂草和荒草。村民们都觉得这里荒芜得不成样子,没人会想到,它还能变成果树的宝地。

他叫严同元,一位热爱农业、肯吃苦的乡村人。退下来后,他没有选择休闲,而是立志要用自己的经验,为乡亲们带来希望。起初,他只打算种点黄桃,看看能不能带动大家一同改善生活。有了这个念头,他在荒坡上开荒,整整花费了半年时间,才终于将土地整理出来。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严同元开始投入购买苗木、土壤改良和灌溉设备。2015年底,他注册成立了一个合作社,把附近几个村的农户都拉了过来组队。合作社一成立,便吸引了300多户农民,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分红、劳动力务工等多种方式加入其中。短短几年,这片荒野变成了一个繁忙的桃园。

桃子成熟的季节,香气四溢,鲜亮的黄色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村民们每年都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丰收的喜悦,桃子大、味甜、汁多,成了远近闻名的“招牌”。“桃王”的名号也由此传开,许多村民主动加入合作社,桃园面积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百亩拓展到如今的1200亩。这份努力和勇气,让垌塚镇的黄桃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然而,经济的好转也带来新问题。随着桃子逐渐登陆市场,收购价格却持续走低,销售也出现了滞销的情况。这让很多农户开始焦虑,因为卖不出去的桃子不仅压缩了利润空间,还带来了库存压力。严同元这个“桃王”的身份,似乎也变得难以扭转一些市场难题。

他不是一个愿意坐等的人。面对困境,严同元决定让家庭年轻一代出面帮忙。他的儿子严立,是一名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经过全家讨论后,他被鼓励回乡创业,接手桃园的运营。严立带领团队开始尝试新模式,比如利用电商平台进行直播带货,扩大线上销售渠道。同时,合作社还开拓了批发市场,例如孝感的衡城市场和汉口北的水果批发市场,甚至把桃子销售到长沙和郑州,逐步打入更大的市场。

除了传统的批发与线下销售,采摘游也成为吸引游客和增加收入的一项新方式。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村里都会举办水果采摘节,许多城市居民和周边游客前来体验收获的乐趣。村民们也利用这些活动,向游客推销自家桃子,不少家庭通过这个渠道实现了增收。桃子在市场上的反响热烈,销量逐年攀升。

在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桃农们的生活逐渐改善,市场对当地黄桃的认可度也不断提升。去年夏天,严格的品质控制和多元的销售策略让桃子卖出了好价钱,不仅覆盖了成本,还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多年来,从荒山到果园的转变,依靠的不只是勇气,更是乡村人不断探索的精神。

回望这段历程,严同元的梦想没有被现实击倒。他坚信,只要踏实努力,荒坡也能变成绿洲。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的支持和共同努力,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整个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如今,这片曾经无人问津的土地,已成为汉川地区特色产业的新名片,也成为了当地一个充满希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