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策略大揭秘,退守内地耗敌,现代战争依旧用“诱敌深入”取胜

111     2025-08-18 19:06:44

当年那个样子,真是热闹得很,讲起这个话题

我就忍不住想起老一辈人讲的那些事儿

你想,假如说真的有场大仗打到我们家门口,格外是那些沿海的大城市,像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啥的,咱们心里第一反应死守,死磕到底

可是,按我看,历史上那会儿告诉我们,有时候退一步不是怂,就是为了攒点劲儿,等到时机成熟再反扑

你说上海、广州这些地方,都是经济的重镇,人口一多,工业又发达,要是一下变成战场,那真是损失惨重

于是乎,那阵子就有人提议:干脆放弃它们,往内地撤,等敌人一头钻进去,咱们刚好在后面慢慢耗,把他们搞得焦头烂,再找机会一锅端,听起来挺狠,但从过去的战例来看

● 抗战时的“放长线钓大鱼”策略,谁都知道

咱们再拉回到抗日那会儿,那时日本的军队来势汹汹,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

就按着节奏往中国大地上扑

那阵子,咱们国家正处于弱势,装备差得不得了

领导们一商量,就决定不跟他们硬碰硬,而是要有计划地撤退

就拿上海来说,1937年8月打的淞沪会战,那是打了整整三个月,咱们国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了不少人,也死伤惨重

但磨叽到最后还是不得已撤退了

到11月份,日军就占了上海

你想,撤退不是白撤,目的只是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在城市里被围歼

广州那边,1938年10月,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咱们国军在外围一边阻击一边退,退到从化一线

之后日军就轻松地钻进了城

厦门更早,1938年5月,日军刚一登陆

守军几小时就逼得后撤了

深圳那边,作为广州的外围,也没能扛住,1940年,日军从赤湾又重新登陆

这些城市失守了,但咱们的军队没崩盘,反倒转身往内地转,搞起游击战

毛主席那时就提出来“持久战”,核心思想就是“诱敌深入”

意思就是别在边上硬拼,把敌人引到咱们后面,拉长他们的补给线,把兵力分散

然后用游击战来一点点耗他们

● “用空间换时间”,这个招牌我觉得挺聪明的

1938年,毛主席写的那篇“论持久战”,讲得格外清楚:敌人像强盗一样,我们地大物博

八路军在太行山、华北,挖地道,藏粮草,晚上出动袭击铁路

民众也都参与进来了,挖壕沟,背弹药

敌人一深入,车队就陷在泥巴路上,补给跟不上

到1940年的百团大战,战士们在狮脑山、太行山一带,冲锋陷阵,打破敌人的阵地

就这样,一步步耗着,到1943年,局势开始逆转,1945年日本投降

你想,沿海一带撤到内地,逐步消耗敌人的主力,避免在城市里拼死拼活

结果战场变成了“耗子战”

你说,日本那阵子,飞机坦克倒是挺先进的,现代化程度高得很,咱们中国那时候,靠的就只是步枪、手榴弹

要是当年真死守上海、广州这些地方,那城市就会变废墟

撤退之后,咱们的军队就跑到内地,用复杂的地形搞游击,敌人不熟悉路

● 现代的“诱敌深入”,还是个好策略,但套路变了

你看,当下要是再说到这个事儿,假如战争又来了,比如台海那边闹腾,或者更大范围的冲突

沿海那些城市还是最前线

像上海,GDP占了全国4%,港口社会第一,要是真的打起来

高楼林立,基础设施密密麻麻,一轮导弹、空袭下来

有人说,台湾的战斗机一起飞,就能把厦门、福州、上海、深圳轮番轰炸

长三角、珠三角都要完蛋

那样一来,两岸的经济就一块垮,人员伤亡也不可估量

可是,现代战争跟以前不一样了,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打仗的方式变得高科技了,但最基本的逻辑

中国地宽人稠,战略纵深深

敌人要是敢登陆沿海,得面对漫长的补给线和复杂的地形

解放军可以在二、三线建立防线,用地形打游击

当下科技发达,通讯、情报都很快,武器格外先进,可以在内陆集中力量

有人分析说,诱敌深入虽然不是万能,但对咱们守城一方来说

像70年代以前,中共海军强调沿海防御,活动范围只在近海

可是,这样做也有难处,放弃城市,民众得有序转移

抗日的时候,上海的百姓沿路跑,推着车带着家当,孩子们牵着父母的手

当下更复杂,人口那么多,要疏散得井井有条,物流一旦中断

战争不光是军事对抗,还牵扯到政治、经济、文化方地方面

倘若台海一开战,离岛像金门、马祖、澎湖

咱们会先控制住它们,然后再逐步推进到本岛

中国地方会启动各种措施,既有军事封锁,也会用“和平统一”的方式,先用软的

敌人要是硬闹,潜艇、反舰导弹啥的得上阵,但咱们也会封锁、耗着

这个策略,利弊都得掂量清楚

死守沿海城市,城市变成战场,损失惨重;诱敌深入,虽然经济会受点影响

历史告诉我们,稳扎稳打、全局谋划

●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看,历史上的经验还是挺宝贵的

你看,抗日时那会儿,咱们靠全民努力,保留了不少的革命力量,搞起游击战

当下也是一样,战争阴影笼罩,想要用诱敌深入这种套路

得有战略定力和果断的决心

一定要记住:家里人最怕的,就是家毁人亡

虽然说退一步看似软弱,但其实是为了未来的胜利储备能量

历史上那些决策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就像诸葛亮北伐,虽说没能完全成功

现代战争的破坏力几何级数增长,一座城市的得失

咱们得保护好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保障后勤供应

其实,战争的本质就是政治的延续

经济和文化也是战场上的两大比拼

稳定国内局势,凝聚民心,搞好科技创新

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信息化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武器

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

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战局中占据上风

假如中美真的那么卷入,摧毁一线城市,虽说对军事实力影响不大,但会引发全球震荡

居然让整个社会都变得不安定

现代战争,主要还是歼灭武装力量,打击敌人的民生设施

中国幅员辽阔,沿海地区虽重要

但摧毁了也不意味着全盘皆输

只是油价飞涨,金融市场波动

那时候,农村里的山山水水,城里的人们

大家都得琢磨着怎么活下去

俄罗斯地理条件特殊,面积大,人少,资源丰富

咱们也得学学,用智慧应对未来的挑战

我觉得,关键还是要看咱们能不能把握好局势

只有在战云密布中,坚持理智,善用策略

最终,选择放弃沿海诱敌深入,也许是无奈

但未必不是个明智的办法

用有限的退让换取最大的胜利,才能更好地保护每一座城、每一个人

希望咱们国家的决策者们,能看得远一点,稳扎稳打

别让人民的家园受到太大伤害

我们也要相信,只要心怀希望,策略明智

就一定能在这乱世中找到光明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