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面临三种走向,或是教练团队调整,或是召回名将或是维持原状,可结果可能不讨球迷喜欢,只能静静观望

140     2025-09-19 08:47:57

一场1-3的失利,不仅让中国女排止步世锦赛16强,更创下自1974年以来51年的最差战绩。 这支曾经无敌的冠军之师,究竟怎么了?

中国女排在2025年世锦赛1/8决赛中,以1-3的比分爆冷负于排名第14的法国队。

从数据来看,中国女排的一传完美率低于法国队约7%,严重影响了战术组织的多样性。关键分处理效率骤降至38%,而法国队则达到52%。

这些数字背后,是整支球队的系统性问题。

人民日报在赛后点评中指出了中国女排失利的三大原因:签位有利却未进八强、对法国队准备不足、今年17场国际大赛已5次输给欧洲对手。

新华社的赛后总结则提到了更具体的技术问题:发球攻击性不足、强攻实力不够和反击效率低。 这些问题在与法国队的比赛中暴露无遗。

法国队4名强力跳发球员的冲击直接导致中国女排一传体系崩溃。 面对欧洲球队的高拦网,中国队的边攻手全面受阻,进攻效率大幅下降。

本届世锦赛上,17岁的二传手张籽萱成为唯一亮点。 作为球队年龄最小的球员,她在淘汰赛上让副攻打出了32扣22中的超高成功率。

但其他年轻球员的表现则难以令人满意。 吴梦洁34扣11中,庄宇珊20扣仅3中,效率低迷。 伤愈复出的李盈莹也未恢复到最佳状态,18扣8中。

年轻球员在比赛中暴露出一传到位率低、关键分把握不足、进攻手段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队伍缺少老将的支持。

主帅赵勇坚持“去巨星化”策略,未征召朱婷、袁心玥等经验丰富的老将,转而全面启用平均年龄22岁的年轻阵容。

这一决定引发了球迷的质疑和不满。 赵勇在采访中提出了“中国女排要坚持打整体排球,不需要依赖个别球星”的执教理念。

朱婷此前身穿的2号球衣被分配给了年轻主攻庄宇珊,袁心玥的1号球衣则给了吴梦洁。 这被外界解读为彻底告别“朱袁张时代”的标志。

本届世锦赛最显著的特征是欧洲球队的整体崛起。 荷兰队掀翻卫冕冠军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闯入十六强,乌克兰与日本激战五局。

欧洲球队的集体崛起得益于成熟又高水平的联赛体系。 意甲和土超等顶级联赛不仅推动了本国排球事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国家的排球运动。

法国队多名球员效力于意甲等顶级联赛,通过高水平联赛积累的实战经验,显著提升了球队的拦防体系和战术执行力。 这种差距在比赛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排管中心主任赖亚文作为最高决策者,对此次失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选帅失误是其中之一,赖亚文主导的教练组选拔过程明显存在地域倾向性,形成了被外界诟病的“辽系教练团”。

人才断档问题也十分突出。 近年来中国女排各梯队成绩已显疲态:U19、U21、大运会代表队均未能摘得奖牌。 这暴露了后备人才建设的不力。

主力球员伤病累累,年轻球员缺乏大赛经验,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直接反映了选人的系统性失败。

李盈莹脚踝问题拖累她,移动和弹跳明显受限;吴梦洁先感冒,接着膝盖又拉伤。

中国女排的战术体系显然未能跟上国际趋势,仍然依赖传统打法,缺乏创新与变通。 面对法国队的比赛,开局过于紧张,主攻压力过大,扣球多次出界。

中国队的拦网起跳时间太早,拦防效果不好。 这也是老问题了,但是就是没人去改。 对手战术非常明确,集中力量拦防主攻位置,放任中国队二号位进攻。

当前国际排坛强力接应已成为主流,中国队保障型接应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龚翔宇作为保障型接应经历两个奥运周期,其进攻效率呈现下滑趋势。

大赛中球员们表现出的紧张、失误增多、逆境中缺乏扭转能力,这些都指向心理训练的缺失。 现代竞技体育不仅是技战术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管理层未能为队伍配备完善的心理保障体系,这在关键比赛中成为致命弱点。 看看人家意大利女排特地找了心理咨询师,结果中国队还是老样子。

与法国队的淘汰赛更是将问题放大。 中国女排的一传体系承受巨大压力,到位率偏低,严重影响战术组织的多样性。 全场比赛,中国队的一传完美率低于法国队约7%。

面对中国女排与欧洲强队日益扩大的差距,外界对于放国内年轻球员留洋有着相当高的呼声。纵观国内女排球员,只有朱婷是在巅峰时期留洋。

朱婷已经官宣续约意甲豪门科内利亚诺俱乐部,袁心玥与土耳其费内巴切签约,龚翔宇则加盟美国联赛。 土超豪门费内巴切还在2025年7月官宣签下16岁的二传张籽萱。

日本女排能够闯入世锦赛四强,也与她们阵中多位球员在意甲联赛打球有很大关系。 中国女排拥有许多优秀的潜力新星,像张籽萱、庄宇珊、吴梦洁等人都应该前往欧洲高水平联赛历练。

中国女排在2025年世锦赛上的表现引发了多方批评。

官方媒体指出三大原因:签位有利却未进八强、对法国队准备不足、今年17场国际大赛已5次输给欧洲对手。

前女排队长惠若琪在解说中直言,队员紧张导致一传到位率低,二传稳定性不足影响攻手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