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合易咨询张恩凯,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合易咨询机构资深顾问,长期专注于国企改革深化与落地推行,聚焦组织、人才和机制建设提升等相关领域,担任多家集团化国企签约顾问,为近百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前段时间出差,高铁巧遇一位创业者一路同行畅聊,谈及其合伙创业的艰辛历程和饱受“合伙即散伙”的失败过往,感受颇多。合伙人如何规避“拍脑袋合伙、情绪化散伙”的坑,如何永葆初心、长期共生?笔者认为,合伙企业设立的核心是“先定规则、再聚人,先控风险、再谋利”,结合合伙本质的底层逻辑与人性规律,与相关创业者探讨和分享几点建议:一、重视合伙人筛选:用“三层验证法”避开“错配陷阱”合伙的本质是“人性的契合+能力的互补”,而非“关系的亲近”。很多创业者之所以会栽在“找熟人合伙”上,其核心是缺乏客观筛选标准。基于咨询实践总结,可通过“三层验证”锁定正确的人: 第一层是“价值观”验证。建议可通过设立逆境情形的方式考验对方底线,比如提前沟通“假设公司前3年不盈利,是否愿意降薪或追加投入?”“若核心业务调整,是否接受跨领域补位?”等议题,并观察对方对“风险”的态度。若对方只谈“赚了怎么分”,回避“亏了怎么担”,大概率是“伪合伙人”。 第二层是“能力”验证。合伙人的角色画像是补短板,避免合伙方“全是销售型”或“全是技术型”的同质化陷阱,建议先绘制好“合伙人能力矩阵图”,明确核心能力缺口。比如创始人擅长技术,则需补市场开拓或运营管理的合伙人;同时,要警惕“万能型”合伙人,若有人宣称“销售、管理、融资样样通”,则需通过真实案例验证,避免与“嘴强王者”搭档合伙。 第三层是“投入”验证。可用真实成本测诚意,口头承诺无意义,需落地到可量化的投入上。一是资金投入,明确现金出资比例及到账时间,拒绝先占股、后出资;若对方以资源或技术抵资,需评估资源的可变现周期,比如“技术股需绑定产品落地进度,资源股需绑定客户签约量”等;二是时间投入,要求全职投入,拒绝兼职合伙,兼职者有退路,大概率不会拼尽全力,不留退路才能全力以赴。二、股权设计:锁定控制权与动态平衡,避免“躺赢分红”股权是合伙的根,错配会直接导致决策僵局或核心人离场。股权设计的核心原则是“有主心骨+能动态整”, 确保要有“带头大哥”掌握核心控制权,避免“50:50分”或“多人均股”的坑。无论合伙人数量多少,需确保1人持有“相对控制权”,持股不低于51%或掌握“绝对控制权”持股不低于67%,避免“谁都想说了算,谁说了又不算”的被动情形。若创始人资金不足,也可采用“同股不同权”方式,如通过投票权委托来锁定控制权,其他合伙人持股但将投票权委托给创始人,只是按股权比例享有分红权。同时,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避免一次性给完股权,需让股权与贡献度挂钩,比如可设置3-5年成熟期,每年完成约定目标(如营收/利润/客户量),解锁20%-30%股权;反正,若未达标或中途退出,则可按“原价+合理利息”回购未成熟股权,避免躺赚分红。 △ 图 / Malcolm Broström三、合伙协议:把“模糊共识”转化为“刚性规则”往往很多合伙纠纷源于合伙协议中只提分利,不提担责,建议务必用协议锁定核心条款,避免先君子后小人: 1.明确决策规则,澄清“谁拍板+怎么拍板”。 如增资、换行、核心人事任免等重大决策需超过2/3股权同意;日常决策由“带头大哥”或指定运营负责人牵头;拒绝事事民主,比如日常经营支出也需全体股东同意,类似会导致效率低下。2.明确风险分担,协议中写清亏损承担比例。若为普通合伙企业,需写清无限连带责任的边界,如“因个人失职导致的亏损,由责任人承担70%”等;同时,约定追加出资机制,若公司现金流断裂,按股权比例追加出资,若有人无力追加,股权按比例稀释,避免有人只享利、不担险。 3. 明确退出规则,提前设计“好聚好散”的路径。主动退出(如合伙人因个人原因离职),股权可按估值的80%回购;被动退出(如合伙人违反竞业禁止、挪用公司资金),股权可无偿回购,避免损害公司利益还占股。 4.明确利益分配,避免平均主义,绑定增量贡献。分红规则建议不按股权比例均分,可拆为基础分红(30%按股权分)+增量分红(70%按个人贡献分),比如“今年利润比去年增长20%,增量部分的50%分给核心贡献者”;同时,合伙人薪资需透明化,避免有人既拿高薪又多分红。5.明确争议解决,指定“非情绪化”的处理方式。约定先内部调解,再外部仲裁,拒绝闹到法院撕破脸等。四、合规落地:用“工商登记”规范规避“隐形风险”很多小合伙公司忽视合规,常常因股权代持、税务不合规等出问题,建议需做好2个关键动作:一是工商登记,明确显名股东,不建议“口头代持”。若有人因身份敏感需代持,需签订《股权代持协议》,明确“代持人无决策权,分红归实际出资人”,且每年做“代持确认函”;二是登记合伙类型优先选有限合伙企业,避免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五、前期磨合:用“小范围试错”替代“直接全情投入”可先通过一个小项目来验证合伙可行性。比如:先共同启动某个短周期的新产品的小范围测试、某个区域的客户开拓等,重点验证决策时是否能达成共识?遇到问题时是否会推诿?贡献是否与预期匹配?若验证顺利,再推进正式合伙;若出现沟通低效、责任不清等情形,需及时止损,避免投入越大,损失越大。总而言之,合伙不是随便找几个人一起赚钱,而是找一群人一起扛风险、做事业。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做好筛选、定好规则,后期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让合伙企业不散伙。
—END—
合易咨询官网:www.heyeehrm.com合易咨询客服专线:400-999-7317
欢迎加入 合易咨询|HR研习社扫码备注—HR研习社,邀请您进入我们的群聊!!!
扫码添加顾问微信定期活动,独家分享疑难问题,专家解答
仙女都在看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