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被卡住脖子,美国财长急得像下课抢饭的学生。”
15号一早,华盛顿会议中心里,贝森特把文件啪地甩在桌上,冲着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那几位说:“中国的稀土出口新规就是在甩我们耳光。”他嗓门不小,摄像机全开了,字幕立刻蹦出“China vs. the world”。同一天,CNBC的直播间里,他又补了一句:“我们要拉上欧洲、澳大利亚、印度、甚至所有亚洲‘民主国家’,一起把供应链搬出中国。”
镜头切回北京,16号下午,外交部林剑慢悠悠开麦:“我们只是按国际惯例调整出口清单,不是针对谁。”商务部何咏前更直接:“民用、合规就能过关,别瞎紧张。”
看上去,两边在隔空吵架,其实全是生意。
稀土这玩意儿,听着玄乎,其实就是十七种金属的统称。没有它们,手机变砖,电动车趴窝,战斗机熄火。全球储量中国占大头,精炼产能更是把其他国家甩出几条街。美国自己矿不少,但炉子早就凉透,环保批文一卡,生产线十年都爬不起来。
贝森特心里门儿清:真要一夜之间断供,美国高科技工厂就得停工。于是他把G7拉进群,想搞“团购”,把订单砸到澳大利亚、加拿大。可澳加那点产能,加起来也不够苹果一家塞牙缝。更别说印度,口号喊得响,基建慢得像老牛拖车。
德国财政部长克林拜尔会后出来说了两句场面话:“我们得商量个共同方案,可也别搬石头砸自己脚。”翻译一下:跟着美国喊口号可以,真掏腰包就怂了。
欧洲内部更热闹。德国车企老板先跳脚:“缺稀土,电动车怎么卖?”法国能源公司也嚷:“风力涡轮机没磁钢,绿色转型变空谈。”欧盟委员会只好连夜开会,讨论补贴本土提炼厂,可环评三年起步,远水解不了近渴。
澳大利亚倒想接单,可当地工会立刻警告:“环保不达标,工人不干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更直白:“挖出来还得运出去炼,中国设备最便宜。”一圈转下来,发现想绕开中国,先得问钱包答不答应。
再看中国这边,动作其实不大,只是把出口许可证审得细了点。公告里写得明明白白:军用用途的卡死,民用的放行。可美国媒体把“军用”俩字自动放大十倍,渲染成“全面断供”。林剑一句话怼回去:“谁家卖菜刀还得问你是不是砍人?”
最尴尬的是,美国国防部早就在偷偷囤料。五角大楼去年就和澳洲签了备忘录,准备在本土建精炼厂,预算20亿美元,结果环评第一轮就被当地居民告上法庭。贝森特嘴上说“多元化”,兜里项目一个都没落地。
日本更鸡贼。表面跟着美国摇旗,背地里派企业高管飞南昌,私下谈长期供货,价格比现货低一成。日本媒体不吭声,怕被扣“通敌”帽子。韩国则悄悄把库存从三个月拉到八个月,生怕哪天船运卡关。
印度是真着急。莫迪政府刚给电动车定了个2030年目标,稀土全靠进口。印度商工部长连发三条推特,说要“自力更生”,配图却是参观中国设备展。网友笑疯:照片里那台磁分离机,铭牌上还写着“Made in Shenzhen”。
CNBC论坛现场,有观众举手问贝森特:“如果中国真断供,你们多久能找到替代?”贝森特沉默三秒,挤出一句:“我们正在努力。”弹幕瞬间飘过:“努力找PPT模板吧。”
回到北京发布会,何咏前被记者追问:“会不会扩大管制?”她耸耸肩:“看需求,也看某些人上不上蹿下跳。”一句话把现场气氛带活,外媒翻译过去,又成了“中国威胁升级”的头条。
最惨的是华尔街。稀土永磁板块开盘两分钟涨停,散户冲进去,机构却悄悄出货。收盘K线一根长上影,韭菜们才意识到:原来“对抗”故事是用来割肉的。
晚上,贝森特回酒店刷手机,看到德国财长发的合影:克林拜尔正和中国驻美大使举杯,笑得比谁都甜。他啪地把手机扣在桌上,嘟囔一句:“又唱红白脸。”
故事讲到这儿,你会发现:嘴炮最响的往往心里最虚,真正悄咪咪干活的全在暗处。
那问题来了:下一次“稀土危机”喊得震天响时,你是跟着恐慌割肉,还是淡定吃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