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向西方示范,只要中国在场,美国就不敢与印度对抗

138     2025-11-21 23:13:53

这几年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挺活络的,特别是莫迪上台之后,外交方面简直像开了挂似的。说白了,现在全球的局势基本就是几大国互相较劲,而印度就夹在中间,不但没被挤压得毫无还手之力,反而变成了各方争着亲近的目标。

美媒没打算藏着掩着,直言不讳地说,莫迪这家伙给西方国家上了一课:只要中国还在那儿稳着,美国就不能对印度轻易动手。原因其实挺简单的,因为印度在美国在亚洲的整体布局里可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要是丢了印度,那就等于帮中国腾出更大的空间,让局势变得更复杂。

谈到印度怎么一步步爬到现在这个位置的,得说它人口庞大、经济增长飞快,又坐镇在印度洋的重要要冲,跟中国宁长不宁短的边境线也不少。这些因素让它天然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中的关键一环。从2008年的美印核协议开始,美国就对印度伸出橄榄枝,技术转让啦、军火销售啥的,都是为了把印度拉到自己这边。

莫迪从2014年上台开始,把外交策略从传统的不结盟转变成多边结盟。起先把周边的小国稳住,比如尼泊尔、不丹、孟加拉,他们遇到困难,印度出帮扶、出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救灾啥的,结果也让印度在南亚算是老大了。接着跟东盟一签协议,贸易额从700亿美元蹭蹭涨到一千多亿美元,印度出口农产品、药品,进口机械之类的,经济发展那叫一个顺。

其实,印度可不是傻白甜,会只靠一条美国线。莫迪这人挺会玩的,懂得靠山不能全压在一边,毕竟苏联解体之后,印度那会儿挺被动的。于是他搞起了多边外交,一边跟美国走得挺近,另一边还能跟俄罗斯保持关系。2018年,印度买了S-400防空系统,花了54亿美元,虽然美国警告了不少次,但印度还是照样下单,到了2021年,第一批就安装在边境上了。这事儿,显得挺聪明的。

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没有跟西方一道对俄罗斯搞制裁,反倒是大幅增加了石油进口,从原本每月10万桶一下飙到每天超过200万桶,截至2023年,已经占了印度总进口的40%,贸易总额也达到了650亿美元。这帮印度可真是稳住了国内油价,同时也帮助俄国绕过了西方的封锁。2024年剩下的系统交付完之后,印度空军还开展了测试呢,而美国那边?嘴上说得挺厉害,但实际上也没啥真动作。

再看看跟咱们中国的事儿,那才真正重要。2020年加勒万冲突之后,中印关系一度拉紧,印度把中国的App都禁了,投资也有限制。但莫迪一点也没把门关死,双方贸易还是在涨,2023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达到了1200亿美元,电子、化工啥的,那是满满一堆。

到2024年10月签了边境巡逻协议,部队从争议点撤了,巡逻也恢复正常了。再加上之后,关系迅速缓和,2025年8月王毅去了印度,莫迪九月又到中国参加上合峰会,这是七年来两国领导人第一次会面,他们讨论了贸易平衡和边界稳定的问题。印度还开始放松部分中国投资进入消费电子这些行业。这个举动,主要是因为印度也清楚,跟中国闹僵,自己吃亏更多。边境问题解决了,经济合作自然更上一层楼。中国借助“一带一路”项目,在南亚大手笔投资,印度不想被落在后头,所以才会这么做。

说到2025年这事儿挺热闹的,美印关系闹得最凶的那会儿。特朗普一上任,搞的“美国优先”,到了2月,莫迪去美国,原本商量着要达成50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还搞了国防和能源的协议。不过,特朗普不太高兴印度买俄油,2月开始,把关税从25%一下子提高到50%,印度出口到美国的货,受打击挺大。

印度国内闹得挺热闹的啊,农民们还点燃了特朗普像,政敌们骂莫迪“投降”。不过莫迪没慌,反而转头加紧和中国联系。8月,王毅到新德里,谈了大坝和贸易的问题,中印都承认关系有所改善。莫迪去中国之后,贸易额大概还能保持在高位,中国的零关税政策,让印度制药出口的潜力翻了几番,可能从8400万美元涨个五到十倍。

美国那边挺着急的,媒体说特朗普怕印度“转向中国”,白宫顾问纳瓦罗还抱怨莫迪跟中方站台显得不太自在。不过实际情况是,美国说印度应该按特朗普的要求减少进口俄油,可是2025年8月,印度的进口量反而还涨了,帮阿姆巴尼集团一年赚了36亿美元。特朗普扭头转向中国,威胁加征155%的关税,也是在转移火力,别看表面热闹,事儿还挺复杂。

9月份,美印谈判贸易协议,关税降低到15%,还放宽了印度学生、医生和科技人员的签证限制。要问为什么美国会让步,原因很简单:丢不起印度。印度可是Quad的核心成员,一旦失去了它,美国在印太地区就会孤掌难鸣。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印度成为唯一能帮美国保持平衡的角色。有美国专家直言,搞砸了这25年的美印合作,结果就是一场“战略性灾难”。

这事儿其实揭示了印度的聪明之处。莫迪强调要保持战略自主,不会盲目偏向任何一方。和美国进行技术转让,比如2023年通用电气发动机合作,投入了几十亿美元的技术;同时又与俄罗斯保持能源和军售合作,稳稳把后院照看好;再者,跟中国在经贸上互补,避免冲突升级。这些西方观察家挺担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让印度更靠近中国和俄罗斯,但印度自己知道,这不是投靠哪边,而是在多头下注。到2025年9月,特朗普又改口,说跟莫迪“永远是朋友”,还夸印度是伙伴。这不就体现出,他其实担心印度会彻底偏向中国么?

实际上,印度这套操作挺冒险,就像走钢丝似的。边界上的矛盾还没彻底解决,哪怕一丁点的小摩擦都可能把局势搞得一发不可收拾。在美国方面,特朗普那政策变得快得让人头疼,贸易关系随时可能再起风云。俄罗斯虽然在能源上占优势,但西方的压力也很大。印度的经济涨势不错,年增长率达到7%,外资超过5000亿美元,但要想持续走高,还得善于平衡各种关系。美媒分析称,印度崛起的野心受到一定挫折后,变得更关注自身利益,不再盲目投身于西方阵营。中国专家看着也挺有趣,觉得美印之间的互动大概会给中印关系带来压力,但中国自己也挺警惕,不希望印度完全倒向美国。

到了10月,中美达成的贸易协议正式落地,关税也相应降低,印度这次挣了点脸面。特朗普把火气集中在中国身上,印度算是松了口气。莫迪这步棋走得挺到位,给西方传递出一个信息:印度不是随意被摆布的棋子,而是能掌控局势的玩家。中国在,美国就得忍着印度的小动作,没有办法,他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印度民众虽然有点焦虑,但整体自信心还挺足的。外交这事儿,说白了,不是请客吃饭,要讲究实在,得算好账头。莫迪所做的一切,就是让印度在夹缝中最大化地拿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