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您觉得咱们家总共能做皇帝多久呢?
听完朱元璋的话,刘伯温淡定地说:“殿下,您本应享有三十五年的官运,却被偷走了四年。我刘伯温怎敢说出这般冒险的话呢。”
在三国时期,有朱宝六,也就是朱亮和刘备。而在明朝,有刘宝初,即刘伯温与朱元璋的故事。
还有一句民间说法:“诸葛亮三分天下,刘伯温助朱元璋定江山。”在许多人看来,刘伯温是辅佐朱元璋统一国家的智者。
从个人能力上看,诸葛亮和刘伯温差不多,但所处的环境却有很大不同。除了“五虎将”外,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太多谋士。相比之下,刘伯温、李善长等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而刘备却把诸葛亮视若珍宝。
朱元璋本来就有很好的条件,所以他越打越强。即使刘伯温换成诸葛亮,最后的结果也不会改变。
诸葛亮真的生错了时候,相比之下,刘伯温更合适。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刘伯温在12岁时顺利通过了学业考试。如果我们现在12岁就能考上新华大学或北大,那他简直就是个天才。所以,刘伯温小时候就被称为“小天才”。
就这样,刘伯温开始了他的学习之旅。不管走到哪儿,老师们总是赞不绝口:“这孩子真是个天才!”
曾经有一本儒家经典,内容非常难懂。大家刚开始学时,刘伯温已经能背得滚瓜烂熟了,但这并不容易做到。
刘伯温真是个奇人,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踏入了朝廷的大门,当上了一名官员。然而,元朝那时候非常动荡,许多汉族官员,包括刘伯温在内,都被迫离开了朝廷。后来,朱元璋崛起,刘伯温收到了一封邀请函,被邀请加入他的团队,共同分担重任。
据说,朱元璋第一次邀请刘伯温时,刘伯温并没有立刻答应。毕竟那时候起事的人很多,谁也不知道最终谁能成功。
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刘伯温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
朱元璋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招来的文人一个比一个有才。
就像刘伯温以前当过官,要是将来成立国家了,最需要的就是像他这样有从政经验的好人才。
让朱元璋觉得不可思议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刘伯温竟然能算得那么准。
刘伯温的神机妙算
尽管李善长也算是一位谋士,但每当遇到重大决策时,朱元璋通常还是会咨询刘伯温的意见。
朱元璋与陈友谅战斗时,一开始并不占优势,几乎被打得落荒而逃。
在陈友谅占领安徽太平之后,朱元璋的部将们都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催促赶紧离开,说再晚一步就全完了,也有人建议朱元璋去别的地方避一避,找一个更有利的地势。
除了这些,还有人敢劝朱元璋投降,这真是个大笑话。
朱元璋的性格决定了他绝对不会选择投降,哪怕他一无所有甚至面临死刑,他也不会屈服。
光有骨气还不够,眼前的危机还是没法解决。不过朱元璋注意到,场内只有刘伯温没开口,他的表情显得十分镇定。
因此,朱元璋立刻觉得刘伯温肯定有本事,不然不会这么镇定自若。于是,他便把刘伯温叫到一边单独交谈。
刘伯温说话很直率,他说:“咱们先不谈决定怎么做了,我觉得那些想投降的人得先处理掉,这样太打击大家的斗志了。”
“陈友谅他们刚刚打了大胜仗,意气风发,以为自己无敌。这时候,我们应该趁机把敌人引诱到我们的地盘。”
“一旦他们落入我们的包围,即便不能全部消灭,也能给他们沉重的打击。”
朱元璋听了之后满意地点头,撤退?这可不符合他的作风。
就这样,刘伯温成功帮助朱元璋解决了大难题。
最初的时候,刘伯温提出了先消灭陈友谅的建议。
在把刘伯温请来帮忙之后,他们一起研究了现在的局势,发现还有很多强大的起义队伍,比如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些人都很有势力。
刘伯温当时建议先消灭陈友谅,然后再对付张士诚。等南方的势力解决完,他将继续北上,消灭元朝,这样江山就能稳固了。
根据朱元璋后来的经历来看,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尽管李善长也是个谋士,这些事情原本应该是他负责的,但朱元璋通常更倾向于向刘伯温请教。
除了给朱元璋出主意,刘伯温那时还很懂天文学和地理学。
一天,刘伯温注意到天空中有一颗星星位置不对,他提醒朱元璋说:“你最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不然最近军队可能会遇到麻烦。”
在朱元璋的仔细思考下,这次考验终于通过了。
之后,我们这里干旱得很厉害。太阳每天都高高挂在空中,好多天都没见雨水了。土地因为太阳的炙烤裂开了口子,人们也都热得直冒汗。
朱元璋见状,非常担心。毕竟,在古代我们是靠天吃饭的。如果不下雨,农民的庄稼就会很低,所以朱元璋又去找刘伯温。
刘伯温见天气这么差,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他对朱元璋说可以处理那些冤假错案,朱元璋听了就说:“好,你去办吧。”
刘伯温忙活了一阵子,天空竟然下起了雨。
朱元璋成为皇帝的历程
有一天,朱元璋突然决定处决一批囚犯。因为事情来得突然,刘伯温就问朱元璋:“您怎么突然决定要处置这些犯人呢?”
朱元璋梦见了一些囚犯,觉得他们很可疑,于是决定把他们全部杀掉。
听了朱元璋讲的梦,刘伯温高兴地说:“这可是好兆头!”
“什么好兆头?”
这个梦预示着我们会得到新的土地和百姓!请您过几天再处理这批囚犯。
没过多久,海宁这个地方也被纳入了统治范围。朱元璋见状非常高兴,于是决定释放那些囚犯。
能在朱元璋手下逃脱的犯人,真是少见。
朱元璋跟刘伯温接触了这么久,总觉得他这个人特别神乎其神,好像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他都能轻松搞定。
在预测未来这件事上,每次几乎都能说到点子上。
后来,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了开国皇帝,他对这个得来不易的皇位非常珍惜。
一天,朱元璋把刘伯温叫到跟前,笑着问他:“刘先生,您说说看,我这皇帝的位子能坐多少年呀?”
刘伯温看着眼前的情形,直接说道:“原本你有35年的皇位,可现在却被别人占了4年。”
刘伯温没有说是谁偷走的,朱元璋听了开始回忆。
回忆带我们回到朱元璋的童年,那时生活条件艰苦,常常吃不饱饭。他经常去河边钓鱼,如果运气好,能钓到几条鱼,那简直就是大改善了。
有一天,朱元璋运气特别好,一竿子下去,居然钓上来35条鱼。看到这么多鱼,朱元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像是开了花一样。
收拾完东西后,朱元璋带着战利品回家了。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朱元璋遇到了同村的一个小伙伴,名叫陈四。
陈四见朱元璋没留意,悄悄拿走了他的四条鱼。朱元璋发现后没说什么,毕竟那时大家都穷得揭不开锅,对方拿鱼也是为了活命。
每当朱元璋想起这件事,总会忍不住嘿嘿笑两声,因为他觉得自己挺仗义的。自己都揭不开锅,还想着帮别人,这事儿想起来真是够暖的。
后来朱元璋一琢磨,才发现当年那三十五条鱼竟代表着他的皇帝生涯年限,可惜的是,有四年被别人夺去了。
最终的情况确实如此,从朱元璋创立明朝到他去世,他确实做了31年的皇帝。
有时候,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个大谜团,许多事情让人摸不着头脑,也没人能说得清个中缘由。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大家通常会用一个词来形容——“玄学”。
未来的模样,也许就隐藏在过去的经历里,只是不太容易被发现。就像刘伯温这样的智者,总能看透很多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外高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