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的核心是 **阻断蚊虫叮咬** 和 **消灭蚊虫孳生地*

107     2025-08-02 07:49:01

预防登革热的核心是 **阻断蚊虫叮咬** 和 **消灭蚊虫孳生地**(特别是伊蚊的繁殖环境)。以下是普通民众和社区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

### **一、个人防蚊措施**

1. **避免叮咬**

- **衣着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 **使用驱蚊剂**:喷在裸露皮肤或衣服上,选择含 **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 或 **柠檬桉油** 的有效成分。

- **家中防护**:安装纱窗、纱门,睡觉用蚊帐(尤其婴幼儿),卧室可用电蚊香或灭蚊灯。

2. **避开蚊虫活跃期**

- 伊蚊多在 **清晨和黄昏** 叮咬,减少此时段的户外活动。若需外出,加强防护。

---

### **二、消灭蚊虫孳生地(关键!)**

**80%的登革热传播源于家庭或社区的积水容器**,伊蚊幼虫需在静水中繁殖。

#### **1. 家庭环境清理**

- **清除积水**(每5-7天检查一次):

- 花盆托盘、闲置容器(如瓶罐、水桶)中的积水及时倒掉,倒置存放。

- 水缸、水箱要加盖密封。

- 空调排水管、阳台地漏保持通畅,避免积水。

- 废旧轮胎、泡沫箱等露天杂物及时清理或遮盖。

- **巧改环境**:

- 家中水养植物(如富贵竹、绿萝)可改用沙土栽培,或每周换水时刷洗容器内壁(清除虫卵)。

- 庭院中的树洞、竹筒可用沙土填平,防止积水。

#### **2. 社区环境整治**

- **公共区域**:社区物业需定期清理下水道、排水沟、露天垃圾堆等区域积水。

- **建筑工地**:督促工地遮盖建筑材料,清理废弃容器,避免形成积水。

- **雨水天气后**:暴雨后立即检查屋顶、露台、花坛等是否有积水。

---

### **三、发现症状及早就医**

- **典型症状**:突发高热(持续3-7天)、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眼后疼痛、皮疹。

- **危险信号**:呕吐、牙龈出血、腹痛、意识模糊(可能发展为重症)。

- **立即行动**:

- 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活动区域(是否去过登革热流行区)。

- **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加重出血风险,需遵医嘱)。

---

### **四、社区协作与长效防控**

1. **组织灭蚊行动**:

- 社区定期开展“翻盆倒罐清积水”活动,动员居民参与。

- 配合卫生部门喷洒灭蚊药物(注意避开饮用水和食物)。

2. **生物防治辅助**:

- 社区水池、池塘可放养食蚊鱼(如斗鱼、孔雀鱼)捕食蚊幼虫。

3. **信息共享**:

- 关注疾控部门发布的蚊媒密度监测报告(如布雷图指数),高风险时加强防护。

---

### **五、特殊人群需更谨慎**

- **孕妇、婴幼儿、老年人**:避免去蚊虫密集区域,优先使用物理防蚊(蚊帐、纱窗)。

- **疫区归来人员**:若曾去东南亚、南美等流行区,归国后2周内出现发热需主动报告。

---

### **关键提醒**

- **登革热不会“人传人”**,唯一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无需隔离患者,但患者需防蚊避免传染他人。

- **伊蚊繁殖极快**,只需5天即可从卵发育为成虫,因此每周清理一次积水至关重要!

---

**记住口诀**:

**“防叮咬、清积水,发热就医不拖延,社区协力灭蚊虫,登革热病可预防”**。

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区,全民行动才能长效阻断登革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