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第二届上海特种电子元器件展览会:聚焦“硬核科技”,赋能高端制造新突破2026年4月23-25日·上海汽车会展中心
2026年4月23日至25日,第二届上海特种电子元器件展览会(SECE 2026)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亚洲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特种电子元器件行业盛会,本届展会以“自主可控·智领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全球300余家顶尖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组织,集中展示高可靠集成电路、先进传感器、特种连接器、抗辐射电子器件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吸引超2.8万名专业观众到场,成为推动中国高端电子元器件自主化、国际化的核心平台。
一、规模升级:从“技术展示”到“生态协同”
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较首届增长40%,设立“高可靠集成电路”“特种传感器与执行器”“先进封装与测试”“军民融合应用”“供应链安全”五大主题展区,并增设“极端环境模拟实验室”“智能工厂生产线”等互动体验场景。上海汽车会展中心的12个展馆通过数字孪生、虚拟现实(VR)等技术,还原了航空航天、深海探测、核能装备等极端环境下的元器件应用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小元件支撑大工程”的科技力量。
全球龙头企业齐聚:中芯国际、紫光展锐、航天电子等国内领军企业携最新产品亮相,美国ADI、德国英飞凌、日本村田制作所等国际品牌首次以“中国本土化方案”参展。例如,中芯国际发布的“12英寸特种工艺生产线”可定制化生产抗辐射、耐高温的集成电路,已应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飞凌展示的“车规级碳化硅(SiC)功率模块”通过-55℃至175℃极端温度测试,成为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核心部件。
区域协同效应凸显:展会特设“长三角特种电子元器件创新联合体展区”,集中展示沪苏浙皖四地联合攻关的成果。由上海微系统所牵头研发的“量子通信专用芯片”,通过集成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实现100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已在合肥量子城域网中完成验证;南京理工大学团队开发的“耐500℃高温压力传感器”,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与无线传输技术,解决了航空发动机叶片健康监测的“卡脖子”难题。
二、技术突破:从“国产替代”到“全球领跑”
在“强基工程”与“数字中国”战略的驱动下,本届展会的技术创新聚焦三大方向:
极端环境适应性:让元器件“更抗造”展会现场,抗辐射、耐高温、抗强电磁干扰等“特种技能”成为焦点。中国电科推出的“星载抗辐射FPGA芯片”采用三模冗余设计,可抵御太空高能粒子轰击,寿命延长至15年;西北工业大学团队研发的“深海压电陶瓷传感器”可在6000米水压下稳定工作,误差小于0.1%,已应用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智能化与集成化:让元器件“更聪明”人工智能(AI)与微纳电子技术的融合催生新一代“智能元器件”。华为海思发布的“AI边缘计算芯片”集成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可在本地完成图像识别与决策,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8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展示的“自修复电子皮肤”通过液态金属微通道与压力传感阵列,实现机器人触觉的实时反馈与损伤自愈。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让元器件“更环保”针对电子废弃物污染问题,多家企业推出低碳技术。比亚迪半导体发布的“氮化镓(GaN)快充芯片”能量转换效率达98%,较硅基芯片提升20%,年减少碳排放超10万吨;中科院微电子所开发的“无铅化特种封装材料”通过纳米银烧结技术,替代传统含铅焊料,满足欧盟RoHS指令要求。
三、应用落地:从“实验室样品”到“行业标杆产品”
为促进技术转化,展会同期举办“特种电子元器件供需对接会”“军民融合创新论坛”等20余场活动,发布重点采购需求超150亿元。其中,工信部发布的《特种电子元器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6-2030)》明确,将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等领域培育100家“专精特新”企业,推动高端元器件国产化率突破80%。
此外,展会首创“元器件可靠性验证平台”,联合中国赛宝实验室、SGS等机构提供“一站式”测试服务。据统计,对接会期间达成合作意向超80亿元,涵盖商业航天、深海探测、智能电网等15个领域。例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与紫光展锐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低轨卫星通信基带芯片”,计划2027年发射首颗自主可控通信卫星。
四、上海:从“制造重镇”到“特种电子创新策源地”
作为展会东道主,上海正依托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与科研资源优势,加速构建特种电子元器件创新生态。2025年,上海特种电子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成为高端芯片与传感器研发基地。本届展会期间,上海市科委发布《特种电子元器件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建设“国家特种电子元器件技术创新中心”与“长三角供应链安全联盟”,并推出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政策包,吸引台积电、格罗方德等企业增设特种工艺产线。
“上海的金融资本与国际化场景,为特种电子元器件提供了‘从技术到市场’的完整闭环。”台积电(中国)总经理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我们计划在上海设立车规级芯片封测中心,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抗辐射、耐高温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
小元件,大使命
当闭幕式的灯光熄灭,第二届上海特种电子元器件展览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现场签约金额突破90亿元,孵化创新技术28项,促成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企业合作项目15个。然而,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展会传递出的明确信号——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特种电子元器件已从“幕后配角”升级为“国家安全与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而中国凭借自主创新、生态协同与政策支持,正成为这一领域的“规则重塑者”与“全球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