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在横滨搞了一场“外交大戏”——一下子邀请了50个非洲国家集体开会,场面那叫一个热闹,话说得倒是相当到位,全程都没提半句中国的事。
有趣的是,不管谈的什么话题、做的什么承诺、开展的什么动作,最后都像是针对中国似的。这不叫外交“躲猫猫”,更像是一场“影子”角逐:嘴上不提,但行动都在暗中“划重点”。
看起来像是经济合作,其实不过是供应链的角逐罢了;表面上是帮扶非洲发展,实质上却暗藏着地缘政治的较量。这次会议的焦点不在于日本到底说了啥,而在于他们打算用什么手段,想要取代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可遗憾的是,算盘虽然打得挺响,现实却不怎么配合。
从“去中国化”到“非洲突围”:一场注定走不远的战略演出
日本这次联合了50个国家,目的其实挺简单:就是想在非洲搞个“没有中国的朋友圈”。不过,这个圈还没搭稳呢,自己却先被“资源依赖”这根绳子绊了一下。
日本对稀土的依赖中国超过八成,转过头来又想靠非洲的钴、锂、铂来填补供应线。看着没毛病,但关键在于——非洲矿不少,可加工技术却差得远,简直就像囤了大批生肉,却没地方加工。这套“去中国化”的供应链美梦,从一开始基础就不稳,别指望能顺风顺水。
更难堪的是,日本自身经济也陷入困境。到2024年,日本和非洲的贸易额只有1.3万亿日元,连中非贸易的一半都不到。别说换掉中国,就连跟上的步伐都走不上。
为了摆脱困境,日本也在打“地缘政治的算盘”。提出55亿美元的贷款方案,很多细节都挺像欧美的“全球门户项目”。目的一清二楚:想把非洲放进“印太战略”的布局里,把这盘大棋拽到非洲去下。
更逗的是,日本把这场峰会的频率提高到了三年一次,想的很明白:靠经济合作来换取非洲在联合国的支持,帮自己争取“入常”的机会。这招儿,就像是在联合国投票现场外摆了家“外交便利店”,买的可不只是合作,还有投票。
基建、人才、话语权:三条路都堵了车
说到具体做法,日本这次安排了三条路线:基础设施替代、人才交流和舆论引导。不过事儿总是这样的,结果反倒成了“杯水车薪”。
先聊聊基建这块,日本提出了“印度洋-非洲经济圈”的设想,听起来挺宏伟,挺高大上,但实际上呢,缺港口、缺铁路、缺物流体系,问题摆在那儿。中国已经在非洲搞了将近一百个港口,日本的基础设施投入呢,差不多只是中国的十分之一。这就像一个人想搞物流,结果连个快递站都还没建起来。
再说自贸协定,日本这方面跟韩国、印度比起来,已经差了至少十年。本打算跟非洲谈免税,可一谈到自己的汽车出口,又不愿意让步,结果就陷入僵局。既想赚钱,又不想让利,这种“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做法,基本没戏。
日本提出了“三年培养30万人”的AI人才计划,听起来就像是科技圈里的“马歇尔计划”。但放眼非洲,目前的现实是——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中学辍学率超过40%,基础教育都还在拼命追赶,直接让人没学会游泳就去参加铁人三项,真是有点不切实际。
同时,日本也在努力利用“言辞较量”来抢占非洲的舆论主导位置,可打“中国合作不透明”的牌,却反而弄巧成拙,引来了反效果。
《非洲时报》引用专家的话说,中国的项目在本地雇用的比例超过80%,相比之下,日本企业在非洲的本地化水平才不到30%。连非盟都直接表示不接受这种“抹黑式的外交”手法。结果,日本还没把话说完,非洲国家就纷纷表态支持了中国。
非洲的选择题:中国是答案,不是对手
到底非洲有没有必要站队,其实早在那些修建的铁轨上就写得一清二楚。比如说肯尼亚的蒙内铁路,那个项目是中国出钱搞的,建成之后货运速度快了两倍,沿线地区的年度GDP也多了1.5%。相比之下,日本出资改善的蒙巴萨港,因为设备调试出了点乱子,结果吞吐量反倒减少了12%。
一个是提振效率、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组合拳”,另一个则是单一项目的“试验田”,两者之间立刻就能看出差距。
再来看工业化的走向吧。中国现在在非洲已经运作了五十多个产业园区,涉及制造业、轻工业,从电子产品到农产品加工,一个紧密连着一个。而日本的园区只有三个,大多是试点性质的项目,没有形成规模,也没办法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
关于债务问题,西方媒体总喜欢说“中国债务陷阱”这套,但实际上数据显示,中国对非洲的贷款只占非洲外债的17%。再说了,中国还是G20里缓债水平最高的国家。而日本的贷款就不一样了,常常带一些政治条件,比如说必须参与“海洋安全合作”啊、或者其他敏感话题。这种“贷款加附加条件”的做法,反倒在非洲不太受欢迎。
在文化方式上,也出现了明显的不同。现在,汉语已经成为19个非洲国家的学校课程之一,而日本的文化推广还主要停留在动漫等小范围,尚未建立起完整、制度化的影响力。非洲年轻人更喜欢学中文,实际上就是一句实在的话,说明中文对他们更有用,也更受认可。
这些事情都证明了一个道理:非洲不是被动接受的对象,而是聪明的选择者。他们更看重谁真正带来了前进的方向,谁能帮助他们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而不是谁说得更动听、谁穿得更漂漂。
结语
这次日本搞的“非洲大会”表面看挺热闹,实际上却带着几分孤寂。嘴上不提中国,行动上却绕不开中国;想要摆脱依赖,反倒越陷越深;想补足短板,结果发现资源、能力和认知这三座大山挡在前头。
非洲的现状可不是谁想弥补中国地位就能完美替代的。发展嘛,不是靠几篇演讲稿和一堆贷款承诺堆出来的,而是真砖实瓦铺出来的铁路、工厂和学校。中非合作的路线,已经走出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效应。而日本这次的外交表演,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战术上很讲究、战略上却迷失的“自我陶醉”。
非洲早已摆脱了过去成为某国战略中的配角的角色,现在是全球格局中的挺身而出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尊重非洲、理解非洲、和非洲实现共赢的那些力量,才会在非洲心里留下一定的印象。而日本在横滨那场盛宴,热闹一番之后,可能只剩下一地冷却的高脚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