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越南抛出670亿美元、全长1541公里的南北高铁项目,却遭遇中日韩法等技术强国集体沉默。 两个月无人问津的冷场背后,是越南苛刻的“三无”条件:无偿技术转让、政府零担保、超低息贷款。
更令国际企业却步的是,越南国会批准的670亿美元预算中,实际可用资金仅490亿美元,折合每公里造价3179万美元。 这个价格比9年前印尼雅万高铁成本低近一半,在通胀高企的当下无异于天方夜谭。
越南的反复无常早已透支国际信任。 2011年,越南单方面撕毁与中国签署的高铁合作意向,转投日本怀抱。 十四年过去,日本仅建成10公里无法运营的“摆设铁路”。
更荒诞的是河内轻轨项目:中方严格履约建成13公里线路后,越南不仅拖欠工程款,更勒索5000万美元“额外测试费”,僵持两年才完成验收。 这种“建完赖账”的模式,让潜在合作伙伴望而生畏。
2025年8月,越南领导人苏林与韩国总统李在明高调会晤,将高铁列为“重点合作方向”。 韩国组建包括现代乐铁等20家企业的“国家队”,承诺提供40亿美元低息贷款,试图以捆绑核电、半导体等领域的“大礼包”打动越南。
但韩国高铁技术积累薄弱,其KTX系统衍生自法国技术,且缺乏复杂地形施工经验。 越南对此心知肚明——此举实为向中日出价的谈判筹码。
越南坚持要求100%核心技术转让,尤其瞄准信号系统、轨道控制等关键技术。 德国因此直接退出竞标,法国虽表态愿局部技术共享,但前提是越南接受欧洲标准的高昂造价。
中国作为最具性价比的选择(成本比日本低30%-40%),始终拒绝无条件转让数十年积累的高铁专利。 越南交通部副部长阮名辉的宣言暴露其矛盾心态:“只借最低限度的外国贷款,且必须捆绑技术转让”。
无论越南如何周旋,实际已陷入“轨距锁定”:中日韩技术均采用1435毫米国际标准轨。 这意味着即便项目花落别家,越南高铁仍将与中国铁路网物理联通,被动融入泛亚铁路体系。
而越南拖延的每一天都在付出代价——中老泰铁路已实现跨国联运,越南正被边缘化。 当2025年8月范明政仍在催促国内征地时,国际资本早已用脚投票。
越南财政吃紧,全年财政收入仅与项目预算相当。 世界银行2024年发报告警告,越南要是借太多外债,可能步斯里兰卡后尘。
征地成本像滚雪球般增长。 河内到胡志明市沿线地价这两年涨了三倍,光征地就得200亿。 日本和越南本土企业Vingroup都盯着越南政府的腰包,可越南国库就那么点钱。
越南想自主生产高铁车厢和信号系统,拉德国西门子和中国中车合作。 但德国开出天价技术转让费,中国又要求用人民币结算。 越南科技部测算过,光技术引进就得花掉总投资的15%,相当于100亿打水漂。
更令人担忧的是,越南高铁学院去年才成立,首批毕业生连铁轨焊接都没学会。 全国铁路工程师不足300人,不及京沪高铁建设团队的1/10。
高铁所需的3.2万种零部件中,越南本土化率不足5%,连道钉都需进口。 这种工业基础让欧盟评估显示,越南需要15年才能支撑高铁维护体系。
经济账也算不过来。 河内至胡志明市机票仅500元,而高铁若按0.4元/公里定价则需600元,比飞机更贵。 且越南台风暴雨频发,年均水灾三次,高昂维护成本进一步削弱高铁性价比。
世界银行指出三大致命伤:若成本超支50%,年利息支付将吞噬票务收入的127%;需日均28万人次才能盈亏平衡,但当前航空干线日均客流仅7.2万;高铁票价需定为航空的80%,而泰国高铁仅35%。
越南国内反对声浪高涨,河内市民抗议“用全民血汗钱造富人专列”。 这种情绪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进一步削弱项目的民意基础。
越南政府试图施展“多国钓鱼术”。 2024年7月,韩国承诺提供40亿美元低息贷款;10月,日本同意贷款支持;法国宣称可“分阶段转让技术”。 但各国都因技术转让条件犹豫不决。
越南转向中国时附加严苛条款,要求无偿技术转让、超低息贷款,且越南政府不担保还款,仅用项目盈利支付。 这种策略让德国连夜退出,留下“三不原则”:不转让技术、不参与竞标、不垫资建设。
越南执着于技术转让,表面为降低运维成本,深层源于战略自主焦虑。 越南非法侵占中国南沙岛礁最多,南海争端未解,使其既需中国基建能力又恐过度依赖。
2025年苏林总书记访韩时突提高铁合作,被视为“技术来源多元化”平衡术。 但业内人士心知肚明,这实则为增加对华谈判筹码。
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在两国元首见证下启动,此时越南“既要轨道又要技术”的诉求,已不只是经济谈判,更成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自主渴望与全球化分工现实碰撞的缩影。
越南国会通过这个项目时,特意加了一条:“必要时可寻求中国技术支持”。 这句话背后,是越南在中日之间的微妙平衡。
越南交通部正考虑“B计划”:将项目拆分为河内-岘港、芽庄-胡志明市两段,优先建设800公里核心区间。 但日本承包商测算显示,分段建设将使每公里成本增加22%,总预算仍达900亿美元。
现实选择只剩三条路:接受转让比例降至30%,放弃核心控制系统专利;出让30年运营权引入PPP模式,外资分成票务收入65%;用稀土出口配额换取建设资金,每年定向供应5000吨。
若放弃高铁,120亿美元改造米轨铁路可实现运力翻三倍;80亿美元投资智慧公路网,电动卡车碳排放比高铁低40%;60亿美元扩建航空网络,可覆盖90%人口聚居区。
越南高铁二十年蹉跎,恰似一面棱镜:照见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挣扎,也折射出中国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碾压性效率。
当越南网友自嘲“做中国省才有高铁”时,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如果彻底倒向中国,越南会否成为下一个“雅万高铁”的受益者,还是丧失自主权的附庸。#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