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这座扼守长江口与杭州湾的“海天佛国港城”,既是浙江海洋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也是全国重要的化工、能源、物流枢纽。然而,港口作业的特殊性、产业聚集的密集性,让“安全”二字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近日,随着舟山港综合保税区、金塘石化基地等重点区域的抗爆墙工程陆续完工,这座港口城市终于有了抵御爆炸风险的“隐形盾牌”。
抗爆墙,究竟是什么“硬核”设施?它可不是普通的防火墙,而是专为爆炸危险环境设计的特种墙体。在舟山金塘石化基地的某大型储罐区,记者看到,这些墙体采用轻质高强的纤维增强水泥板复合防火芯材,厚度达20厘米,表面还做了抗盐雾、抗紫外线处理。“别看它‘块头’不算大,却能硬扛0.3MPa的爆炸冲击波。”现场工程师介绍,当爆炸发生时,墙体可通过自身变形吸收70%以上的能量,阻止火焰、有毒气体扩散,为内部人员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这相当于能抵御1.5吨TNT当量的爆炸冲击,让“安全距离”从“被动等待”变成“主动防护”。
此次工程覆盖舟山12个重点产业园区,总建设面积超8万平方米,从设计到施工全程对标国家《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值得关注的是,针对舟山多台风、高湿度的海洋性气候,施工团队创新采用“模块化安装+防腐螺栓连接+防水密封胶填充”工艺;墙体与框架结构间预留弹性缓冲层,既能适应台风天的剧烈震动,又能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开裂。“我们在材料选型时就排除了传统红砖,改用轻量化复合板材——单块板重仅24公斤,比红砖轻6倍,既降低建筑荷载,又提升抗风能力。”项目负责人说。
抗暴墙的背后不止是冰冷的建筑,更是一座城市对安全的执着守护。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某化工企业负责人算了笔账:“以前为防爆炸,我们必须在车间周围设置50米安全距离,现在墙体建成后安全半径压缩到15米,但实际间距仍有20米余量。按企业年产值算,这相当于每年节省场地成本超千万元。”更重要的是,它让数万产业工人作业更安心,让周边居民生活更踏实。下一步,如果山峙围涂新区重大项目落地,当地计划将新增约3万平方米抗暴墙面,构建起北起嵊泗、南至六横岛的“安全走廊网 ”——这不仅关乎单个企业或社区命运,但关乎整个舟山江海门户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