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森最近在美国的夏季联赛里表现得很抢眼,打了4场比赛,场均得分接近11分,还能抢5个篮板,送出快4次助攻,盖帽也有2次以上,命中率也挺不错。
很多人一看数据,都觉得这小伙子挺有潜力,毕竟刚融入新环境还能有这样的表现,确实不容易。
这段时间,他都在波特兰训练,开拓者的教练组专门帮他制定了增肌方案,每天得吃下去4500卡路里的食物,还得摄入200克蛋白质,配合各种负重练习,把身体硬件拉起来。
说白了就是让他对抗能力再强一点,能在NBA这种高强度碰撞下少受伤,打得更持久。
杨瀚森自己也挺拼的,除了训练还要考驾照,学英语,生活上也在努力适应。这些事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压力其实不小。
采访里他自己说,刚到新城市还挺顺利,住处、训练都挺满意,平时还主动把翻译推走,逼着自己用英语跟队友交流,场上场下都在努力进步。
现在已经重了8公斤,身体也更壮实了。
其实,这种增重练习在NBA很常见,尤其是内线球员。过去像姚明刚去美国时也被要求增肌,甚至一度被训练师“喂胖”,就是怕对抗吃亏。
但现在联盟风格变了,小球时代更讲速度、灵活性,太重了反而拖慢脚步。所以增重也得讲究方法,不能一味地追求体重,得配合速度和耐力一起提升。
有网友评论说,像现在的训练体系比以前科学多了,营养师和体能教练都给球员量身定做计划,既保证力量又不丢速度。
大家都期待杨瀚森新赛季能有更好的表现,甚至有人开玩笑让“约胖子”也去练练强度,意思就是约基奇那种大体型球员在对抗中也能吃得开。
但说到底,杨瀚森现在还处在适应阶段。学英语、考驾照这些看起来和篮球没啥关系,其实都是融入新生活的必修课。只有把生活搞定了,才能在球场上放开手脚。
像过去周琦、王哲林去美国打球时,也遇到过语言和文化障碍,很多人没能完全适应,表现也受到影响。
另外,增肌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后续还要看他能不能在实战中把力量和技术结合起来。毕竟在NBA赛场上,身体素质是门槛,真正决定上限的还是球商和适应能力。
杨瀚森愿意主动学习,每天都在上英语课,也愿意和队友多沟通,这种态度很重要。
中国球员在海外打球,其实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能否融入团队,能不能用英语和教练、队友畅快交流。只有把这些软实力提升了,才能在关键时刻争取更多机会。
现在,大家都盼着新赛季开打,看他能不能在更高强度下打出更好表现。
其实,这也是很多中国球迷的共同心愿——不仅希望球员在技术上进步,更希望他们能在异国他乡活得自在,把自己的能力和性格都展现出来。杨瀚森这股拼劲,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未来会有多少惊喜,还得等赛季真的开始了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