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 0-3遭T1横扫,解散流言四起!Kanavi采访祝队友前程似锦

102     2025-11-22 22:57:33

比赛结束后,打野选手Kanavi在接受专访时坦言,自己和队友都渴望战胜T1,但对手的发挥更为出色。

他向队友表示“走到这里都很辛苦吧,希望就是都有好的未来吧”,并向所有粉丝道歉。

这番言论在TES惨败的背景下迅速引发热议。

有观众认为这番表态暗示着团队即将分崩离析。

官博瞬间被超过4400条评论淹没,愤怒的粉丝指责队伍“拿钱不办事”。

纵观整个系列赛,TES的表现堪称完败。

三局比赛总计耗时不到一个半小时,TES未能从T1手中拿下一个胜场。

打野选手Kanavi在三局比赛中仅帮助队伍拿到一条小龙,这种表现与他在联赛内的水准形成巨大反差。

TES在面对LCK队伍时已经连续输掉了15个小局。

这种逢LCK必败的战绩,让“精忠报国”这个词条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Kanavi在对抗G2时的重拳出击与面对T1时的唯唯诺诺,这种反差使得他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

赛后流出的内部视频显示,老板在包厢观赛时直接提出了“换人”的要求。

镜头捕捉到上单选手369摘下眼镜偷偷抹泪的画面,经理郭皓双手捂脸,肩膀止不住地抖动。

整个团队被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所笼罩。

随着事件发酵,一些关于Kanavi职业态度的历史爆料也被重新提及。

疑似JDG老板蓝莲花的聊天记录显示,Kanavi的合同中写入了“不能上压力,不能PUA”的条款。

他甚至曾要求俱乐部为其购买单价20万元的床垫,理由是“床太硬影响发挥”。

这些爆料让观众对Kanavi的职业态度产生了严重质疑。

前GRF选手多兰在直播中的旧话也被翻出,他称在青训时期就觉得Kanavi打野玩得不好,对其自称比Tarzan强的言论感到不可思议。

结合Kanavi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这些爆料加剧了观众对他的不信任。

数据不会说谎,Kanavi在面对LCK战队和非LCK战队时的表现差异巨大。

历届S赛数据显示,他对阵LCK战队的平均KDA仅为1.80,而对阵非LCK战队时这个数字高达4.81。

接近三倍的KDA差距,让许多玩家无法接受,甚至怀疑他在对阵LCK时的真实水平和态度。

从比赛内容来看,Kanavi的打法也存在明显问题。

他的“野核思维”使得资源过度集中在自己身上,而非分配给更需要发育的队友。

在关键的第三局,Kanavi的奇亚娜在前期拿到四个人头后,在下路一波gank中并未将人头让给JackeyLove的德莱文提款,这一决策让诸多解说感到困惑。

如果比赛最终获胜,这样的资源倾斜或许可以被理解,但结果却是TES被横扫出局。

“光吃头不C”的帽子就这样扣在了Kanavi的头上。

这与Tarzan当年在LNG时的处境惊人地相似。

T1在这场比赛中展现了恐怖的战术执行力。

他们通过“下路线权-速龙-视野压制”的闭环战术,彻底瓦解了TES的抵抗。

三局比赛,T1的龙魂控制率达到100%,而TES仅在第二局抢到一条小龙。

Faker虽然在对线上并未完全压制TES的中单,但其通过频繁的游走支援,将中路对线转化为“三人路”压制。

首场比赛第15分钟,Faker的冰鸟配合Oner完成对TES下路的越塔击杀,直接导致JackeyLove阵亡,这一波成为比赛转折点。

整个系列赛,Faker向世人证明了何为“战术支点”的价值。

反观TES,他们的BP策略过于依赖中上野联动,忽视了下路对线的重要性。

JackeyLove三局比赛合计阵亡12次,而其对手Gumayusi仅阵亡3次,下路对位的巨大差距成为TES崩盘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教练红米表示准备了五套下路组合,但T1的应对方式让TES根本无法执行既定战术。

TES的失利也宣告LPL赛区在S15全球总决赛上全军覆没。

这是自2017年后,全球总决赛决赛再次上演LCK内战。

T1将与KT争夺最后的冠军奖杯,Faker将率领队伍向第六个世界冠军发起冲击。

对于LPL赛区而言,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结局。

主场作战,原本期待能够借助主场优势重振赛区荣光,结果却目睹LCK队伍在自家门口会师决赛。

投资超过千万的几支LPL豪门战队相继折戟,这让赛区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随着TES出局,冬季转会期即将到来,关于队伍阵容调整的传闻甚嚣尘上。

有消息称,曾被调侃为“T1太子”的Smash,明年可能加盟LNG。

而LPL联盟为了引进更多韩援,据传将允许韩援选手不受新转会规则的限制,拥有绝对的自主选择权。

这些举措在观众中引发了争议。

有观众无奈地表示,LPL已经有些束手无策,只得“病急乱投医”。

毕竟知名韩援选手的薪酬待遇通常极高,若其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未能达到预期,对LPL赛区无疑是雪上加霜。

回顾整个赛事,LPL队伍暴露出的问题远不止于选手个人表现。

从AL与T1的五局大战可以看出,LCK队伍在BO5中的调整能力明显优于LPL队伍。

T1在八强赛对阵AL时,在1-2落后的情况下连追两局,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选手个人能力上,更体现在战术储备和赛区生态层面。

LCK四支队伍全部晋级八强,并最终包揽四强,而LPL仅剩TES一支队伍孤军奋战。

LCK的“团队协作培养”模式让每支队伍都具备稳定战力,而LPL则更多依赖明星选手的“单点爆发”。

Kanavi的案例似乎正是这种依赖的缩影。

当个人状态出色时,他能带领队伍披荆斩棘,但在高压的国际赛场上,这种依赖反而成为队伍的软肋。

一旦他被针对,整个队伍的战术体系便趋于崩溃。

赛后,教练红米曾为Kanavi辩解,称TES输给T1是全员发挥失误,不能全归咎于一人。

他透露TES训练赛成绩和状态非常好,但选手被LPL观众的舆论影响,导致每位队员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然而,这样的解释在惨淡的结果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T1俱乐部官方在晋级后发表声明,对个别粉丝的过激行为提出抗议。

有不明身份的人员在酒店私密空间蹲守选手,进行尾随甚至偷拍,严重干扰了选手的正常生活和训练。

有人闯入了T1的更衣室,甚至拍下了Faker游泳的照片。

这种行为无疑给本已失意的LPL赛区蒙上了有一层阴影。

比赛失利固然令人沮丧,但失去风度和体育精神更不可取。

正如一些观众所言,喜欢选手可以理解,但必须尊重其隐私,保持理智。

随着总决赛临近,关于LPL赛区未来走向的讨论愈发热烈。

是继续斥巨资引入外援,还是沉下心来打造自己的青训体系?是坚持固有的战术风格,还是虚心学习LCK的运营理念?

这些问题暂时没有答案,但Kanavi的案例无疑为LPL敲响了警钟。

一个无法承受压力的选手,在世界赛舞台上遇到LCK队伍时操作变形,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当这种个案成为整个赛区的缩影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LPL需要的或许不是某个选手的改变,而是一场彻底的战术革命和生态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