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飙升33位后迎改名难题!太原工院陷抉择:华北工业大学还是太原第二工大学?

80     2025-11-24 03:27:06

2025年秋,软科榜单上一个跃升的数字让太原工业学院成了教育圈的“新晋网红”——490名,比去年整整前进33位。这所藏在太原尖草坪区的兵工院校,终于在低调办学71年后,因一个甜蜜的烦恼被推到台前:升格大学该叫啥名?是续上“华北”的历史渊源,还是捡起“太原第二工业”的老牌号?

这事得从根上聊。1954年“一五”计划的号角里,它以“华北第五工业学校”的身份诞生,妥妥的国防建设“嫡长子”。之后的几十年里,校名像换衣服似的改了十几次,从太原第二工业学校到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每块校牌背后都是兵工人才培养的印记。直到1999年划归省部共建,2007年定名为太原工业学院,才算稳住了阵脚。

能争“大学”名分,绝非浪得虚名。全校801名专任教师里,277人拿着高级职称,235人揣着博士文凭,39万平米的校园里藏着10亿多固定资产。更硬核的是学科实力,8个省级一流专业撑起门面,去年贵州招生时,数据科学专业分数线飙到486分,比安全工程足足高出36分。学生们更是争气,机器人队十年里七次闯进全国十六强,2022年还在高校竞赛榜里力压群雄,成了唯一上榜的新建本科院校。

最让人期待的是东校区那栋正在招标的实训楼,1.37亿的投资砸下去,3万多平米的建筑要盖到13层楼高,93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比两个篮球场还大。工人们拿着图纸在工地勘测时,路过的师生都忍不住多看两眼,这可是未来练手艺的“硬核基地”,也是更名最实在的底气。

“华北工业大学”的呼声先热了起来。老校友们算起旧账:当年学校和中北大学同出一脉,1993年还叫过华北工学院专科学校,如今用回“华北”二字,既是寻根也是圆梦。何况学校51个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份招生,“华北”的名头比“太原”格局更大,跟河北联合大学更名华北理工大学的路子异曲同工。

可“太原第二工业大学”的支持者也有话说。1955年那届师生亲手挂起过“太原第二工业学校”的校牌,这名字里藏着最纯粹的工科基因。更关键的是稳妥,教育部对“华北”这类大区名称审批严得很,当年中北大学从华北工学院更名都费了番周折,万一卡审批,反而耽误发展。

其实名字只是个门面,里子才是真功夫。中北大学能从太行工业学校成长为省部共建高校,靠的不是校名里的“华北”二字,而是八十年来扎根兵工的硬实力。太原工业学院的校训早就点透了——“知行合一、行胜于言”,近10万毕业生扎根国防和经济建设一线,靠的从来不是校牌的含金量。

不管最终选哪个名字,都绕不开“应用型”三个字。山西正在推进产业升级,智能制造、新材料这些领域急缺人才,学校建实训楼、强竞赛实力,早就踩准了节奏。就像老教师们常说的,叫啥名不重要,能让学生学到真本事,让企业抢着要,才是真能耐。

现在全校上下都在等消息,有人翻出泛黄的老校牌合影,有人盯着实训楼的施工进度。这场更名之争,本质上是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的对话。或许再过不久,新校牌挂起来的那天,人们会发现,真正值钱的不是“华北”或“太原”的前缀,而是七十年来从未变过的务实底色。

你觉得哪个名字更配这所兵工强校?不妨在评论区聊聊,毕竟这可是能写进校史的抉择。